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状况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

80% 消瘦;80%-90%偏轻;90%-110%正常; 110%-120%超重;120%肥胖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体重改变(%)=[通常体重(kg)-实测
体重(kg)]通常体重(kg)×100%
• 时间 中度体重丧失 重度体重丧失
1周 1%-2%
2%
1月
5%
5%
3月
7.5%
7.5%
6月
10%
10%
人体测量-皮褶厚度
• BMI是反映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以及肥 胖症的可靠指标
• 超重或肥胖
≥25、≥30
正常值
18 BMI <25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Ⅰ级 17.0-18.4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Ⅱ级 16.0-16.9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Ⅲ级 <16.0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IBW)百分比 (%)=实际体重/IBW×100%
• 腰 臀 比(WHR):正常成人WHR男性<0.9, 女性<0.85,超过此值为中央性(又称腹内 型、内脏型)肥胖。
• 体 脂 含 量(BF%):
I轻度肥胖:男性BF%>20%~25%,女性 BF%>25%~30%;
II中度肥胖男>25%~30%,女>30%~35%; Ⅲ重度肥胖男>30%,女>35%。
100)×0.9 • ±10%正常; ±10%~20%超重或消瘦; 大
于±20%肥胖或严重消瘦。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体重的评定指标-指数评价
• Kaup指数:评价婴幼儿体格营养状况 • Rohrer指数:评价学龄期儿童、青少年
体格营养状况 • 体质指数BMI:评价成人体格营养状况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营养状况评价
营养状况评价的目的:
了解群体(或个体)的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 综合评价其实际营养状况,发现与营养有 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以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性疾病的 发生,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和促进正常的 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评价的内容:
• 1、膳食调查 • 2、人体测量、评价 • 3、临床检查 • 4、实验室检查 • 5、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 • 6、人体成分测定
人体测量-膝高、坐高
• 膝高:不受年龄影响 • 坐高:①测量时,受试者应 Nhomakorabea弯腰使骶
骨部紧靠立柱而后坐下,以保证测量姿 势正确。②较小儿童应选择宽度适宜的 坐板和合适的足踏板高度,
人体测量-围度
• 头围: 对3岁以下儿童测量头围。 • 胸围:男生及未发育女生,带尺下缘在
• 胸前沿乳头上缘;已发育女生,带尺在乳头上方与 第四肋骨平齐。
•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104 • 15~18正常;<15瘦弱;>18超重或肥
胖 • Rohrer指数= (体重kg/身高cm)×107 • <92甚瘦;92~109瘦;109~140中等;
140~156较肥;>156很肥。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一、膳食调查
• 方法:记账法、询问法、称量法(或称 重法)、化学分析法
• 工具:食物成分表
二、人体测量、评价
•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皮褶 厚度
• 身高、体重:综合反映蛋白质热能和一些
无机盐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
• 皮褶厚度:推算出全身脂肪的含量
人体测量-身高
• 3岁以下儿童身长测量
•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试方法:①受试者自然 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②测试人员找到
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
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
线中点处。③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
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④在该皮褶
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
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
(1)使用器材:为卧式量板(或量床)
• 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身高测量
(1)使用器材:为身高计
(2)测试方法;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成60度,足跟、骸骨部及两肩间 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 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3)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 平”的测量姿势要求。
• 腰围:选肋下缘最底部和骼前上嵴最高点,连线中 点,注意被测者勿用力挺胸或收腹
• 臀围:是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度。
• 小腿围:反映长期卧床或运动不便的老年人的营养 状况
• 上臂围:利用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松弛围二者之差, 表示肌肉的发育状况。
• 腰围:WHO 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102cm,女 性腰围≥88cm
人体测量-上臂围与上臂肌围
• 上臂围(AC):反映上臂肌肉发育程度 和皮下脂肪的沉积
上臂自然下垂,取上臂中点,用软尺测量
• 上臂肌围(AMC):
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贮存水平,与血清白蛋白 水平相关,当白蛋白值小于 2.8g%时,87%的 患者出现AMC值下降; AMC(cm)=AC(cm)-TSF×3.14(cm) 正常值:男性24.8cm;女性21.0cm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 测定:上臂自然下垂,取左上臂背侧肩胛骨肩峰 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于该点上方2厘米处,用压 力为10g/mm2皮褶厚度计测定3次,取平均值。
• 正常值:男性8.3mm;女性15.3mm ;≥90 %正常;80~90%轻度亏损;60~80%中 度亏损;<60%重度亏损。
• 同体脂(BF%)有关,能够反映人体脂肪储备情 况,但是相关性范围较宽,并受年龄、性别、肥 胖因素及老年人体脂呈向心性集中分布的影响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 长期的体重下降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标志 • 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IBW)的比值常可
用来判断营养不良 • 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并低于90%IBW时,
其预后较差
人体测量-体重测量
体重的评定指标-按公式计算
• Broca公式:参考体重kg=身高cm-100 • Broca改良公式:参考体重kg=身高cm-105 • 平田公式:参考体重kg=(身高cm-
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 精确到0.1mm。
人体测量-皮褶厚度
• 肩胛下部:左肩胛下角下方约2cm处,顺 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 度角)。
• 腹部:距脐左方1cm处。
二、临床检查
• 应用临床检测手段检查受试者生理功能、 临床和体征等有无异常表现即营养缺乏 和过剩的病症,判断营养正常或营养不 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