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一)——如何拟好分论点明确:本节课旨在介绍一种简明的且能获取较高分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诚然,议论文的结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新八股文”,但作为一次作文专题指导,学习一种作文技法,还是非常必要的。
【专题指导】本节课要介绍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点。
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
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
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往往不容易—眼看出。
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出你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一、什么是分论点?议论文中我们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面、每一层,就是一个分论点。
二、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和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晰。
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1、角度一:阐述内涵。
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即:是什么?可用格式:关键词+是……(“是”的后面往往是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例: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08四川高考作文题)中心论点:我们要坚强。
分论点:坚强,是坚强,是坚强,是2、角度二: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
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即:为什么?可用格式:关键词+是因为……例: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06上海高考作文题)练习:请以“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思考,拟写分论点。
分论点: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3、角度三:提出策略。
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怎么样?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例: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07湖南高考作文题)中心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四、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技巧及注意要点:例题: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拟写几个分论点。
1、并列式分解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分门别类地提炼几个论点。
如:分论点1:要有涵养,就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
分论点2:要有涵养,就要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分论点3:要有涵养,就要高扬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前进。
分论点4:要有涵养,就要不断读书丰富人文素养注意要点: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能重复,不能包含,也不能交叉。
2、对照式分解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如:分论点1:有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分论点2: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注意要点:两种看法为一正一反的关系,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3、层进式分解法: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
如:分论点1: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
分论点2:有了涵养,就受人尊重、信任、景仰。
分论点3:人人都有了涵养,社会就会安定、健康、文明进步。
注意要点: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4、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5、驳论法: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6、辩证法: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五、小结: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
一篇文章可以同时采用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这样往往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度的论辩技巧。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何以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
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秀习作】沉潜与成功昙花用一年的时间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多年的精力地下修炼,才换来响彻四周的引吭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地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同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
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
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
越国败北,勾践请降。
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
于是,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
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竞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
3年后,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终于放他回到了越国。
于是,勾践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20年后,勾践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举兵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
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
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用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
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手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
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大展鸿图,在美国政坛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
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
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
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
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
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
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遥不可及的彼岸。
【点评】本文围绕“为什么要沉潜”开启思路:开头第一、二自然段以自然现象类比沉潜与成功的关系,阐释了沉潜的意义;中间部分三个分论点从个人到国家,角度合理,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论据确凿;后面两个自然段紧扣开头进行类比辩证分析,照应材料,总收全文。
全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匀称自然,开头和结尾排比运用恰当,语言有文采。
评分:25+24+10=59分1、坚强,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坚强,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心灵灯塔。
坚强,是我们与自然抗争的有力武器。
2、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是因为我想让你带我前行。
3、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思路点拨】这是—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南极企鹅在身躯笨重、没有前臂和翅膀且在冰岸滑溜、冰凌尖锐等不利条件下的登陆的方法,其关键词是“沉潜”,表现材料主旨的一句提示语是“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
由此及彼作横向联想,“沉潜”之于人生同样十分重要。
在不利形势和条件下,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取得成功。
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取两个最佳论述角度:人生为什么要沉潜蓄势人生应该怎样去沉潜蓄势【典型病例】根据以上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分析下面几组分论点存在什么问题。
论点一: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1)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2) 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需要注意沉潜。
论点二:美丽的弧线来自沉潜。
分论点:(1)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完美的弧线。
(2)沉潜之后的弧线,是最具魅力的弧线。
(3)沉潜之后的弧线,是创造奇迹的弧线。
论点三:沉潜重要。
分论点:(1)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
(2)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爆发。
(3)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病例诊断】论点一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角度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