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编辑课件
1
看 一 看
编辑课件
2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 2、会读“螺”,认识多音字“磨” • 3、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编辑课件
3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编辑课件
4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今属河南)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向:驶向 思:思念
君:友人
下:去(从上游向下游驶去)
编辑课件
渝州:今重庆26 市
诗句解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
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 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编辑课件
27
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
山月歌》都是描写
_________(A、夏天的景
色的;B、春天景色的;
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
的_________和形象的
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
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
作者行船时思念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编辑课件
8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编辑课件
9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编辑课件
10
自学指导二:
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 一青螺”。
(1)看看图,读诗句,凝神一 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2)你喜欢这句诗吗?
编辑课件
11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编辑课件
12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编辑课件
19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 2、会读“眉、溪、峡、俊”。 • 3、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
编辑课件
20
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中国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贺知章称为
“诗仙”,其诗大多
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
心的情感为主。诗风
雄奇豪放。他与杜甫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 名胜。
编辑课件
5
洞庭秋月
编辑课件
6
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编辑课件
7
自学指导一:
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面无风镜未磨”。
(1)体会“相”、“和”、“镜未磨”的意思。 (2)看图,读诗句,你能把作者远望月夜 下的洞庭湖景象描绘一下吗?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编辑课件
28
练一练
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_____平 磨_____刀 和_____诗 磨_____坊
发_____卡 发_____现
编辑课件
29
练一练 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请写出后两句的意思: 3、诗中共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
编辑课件
并称为“大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编为辑课件
21
自学指导一:
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峨眉山月半轮 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知道“半轮”、“影”、“平羌”、“流 ”的意思。
(2)看图,读诗句,说说在这样一 个秋夜,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夜景?
编辑课件
22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自学指导二:
编辑课件
13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相:互相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铜镜
未:没有
遥望洞庭山水色, 遥望:远望
白银盘里一青螺。
编辑课件
14
诗句翻译: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
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 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 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0
当堂训练:
• 背、默古诗《峨眉山月歌》
编辑课件
31
学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羌江水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
看插图思考:说说在这样一 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在干什么呢 ?
编辑课件
24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影:月影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平羌:青衣江 流:流动 夜发:夜间出发 清溪:地方名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 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 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编辑课件
15
当堂训练:
• 背、默古诗《望洞庭》
编辑课件
16
第二课时
编辑课件17峨眉来自月歌编辑课件18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 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 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 讨食,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