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
一、解剖结构与肌肉分类
1.盆底肌肉: 深层:耻骨阴道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坐骨尾骨肌
浅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 肛门外括约肌 2.肌肉的分类:
(1)I类肌:作用持久,平稳 ,维持时间长。 (2)II类肌:作用短暂,较强,维持时间短。
会阴浅层肌肉
二.各类临床症状
1.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 性尿失禁 2.便失禁:便秘,排气障碍,便失禁
3.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4.慢性盆腔疼痛 5.性生活障碍
排尿反射及排便反射
• 1.排尿:分为ABCD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 包括12个反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3反 射) • 2.排便:粪便从肠道走到直肠至肛门排出一 共有三个反射,举例讲解第三个反射: • 肛门外括约肌反射
三.分娩损伤(产后42天)
1.会阴裂伤及侧切口疼痛 2.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 3.产后性生活障碍(性交痛,盆底肌肉松弛) 4.产后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便失禁
盆底肌肉检查手法
• 1.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用一根手指轻柔的由 阴道口由浅入深顺时针检查有无压痛点 • 2.盆底I类肌肌力的检查方法:将二根手指 放在盆底深层肌肉位置,嘱患者腹部放松 使用会阴肌肉力量收缩,测维持时间的秒 数。 • 3.盆底II类肌肌力的检查方法:将二根手指 放在盆底浅层肌肉的位置,嘱患者收缩的 同时张开两根手指感受患者的收缩力量, 然后放松,如此反复,达到五次正常。
6.对于子宫内膜薄的不孕症可以配合激素治疗疗效 更好。
7.CA术后病人循环障碍的治疗
谢谢聆听
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 项目培训 学习汇报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念
女性 盆底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 器乃至相应的器官的生理状态,功能发生病理改 变,导致盆腔脏器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系列 临床有关症状,该类疾病称之为女性盆底功能障 碍性疾病(PDE)
临床表现:
1.尿液的储存和排泄障碍 2.盆腔脏器脱垂
3.慢性盆腔疼痛
4.粪的储存及排泄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性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合轻中度的患者,也可适用于 不能耐受手术,等待手术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 患者。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2盆底 康复3.子宫托及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适合重度患者或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 理想的患者(主要为盆底重建术)
四、盆底检查诊断治疗仪的应用
筛查机 治疗机 (U2 U4 U8)减肥机 辅助治疗方法: 1.家庭手法按摩 2.腹部减压操 其他治疗:子宫托
U4-多功能神经电生理定量诊断仿生 治疗仪
盆底治疗仪的适应症
1.子宫轻中度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2.尿失禁,粪失禁。 3.慢性盆腔疼痛,盆底肌肉松弛。性功能障碍。 4.人流后促进子宫收缩,减痛及修复内膜。 5.产后:侧切处疼痛,性交痛,盆底肌肉松弛,腹 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