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 六书 考释方法
1.同體會意字 (根据构成会意字的构件是否相同分)
北 屮(che)
从 艸(cao)
比 芔
竝 茻(mang)
例字:林 炎 轟 多 步 辡 毳 晶 森 磊 鑫 淼 犇 羴……
同体会意
例字:从、林 从
林
2.異體會意字 由两个及以上不同构件构成的会意字
分
祭
奴
《說文》:別也,從八從刀,刀 以 分別物也。 《說文》:祭祀也,從示,以手 持肉。 《說文》:奴婢皆古罪人。從女從 又,又,手也,持事者也。
三 會
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比,并。誼即義。見:現。指撝:指向、意向。 指相關的二个以上的字結合在一起體現出新 的意義。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中的会 意字有634个,在《说文》里占12〃4%。 我认为: “止戈为武”与“人言为信”,是当时识字 教学的一种拆字记忆方法而已。
古文字结构
六书理论与 古文字的考释
古文字的结构
世界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象形文 字已经消亡啦。 表音文字的形音关系密切,表意文字的形义关系密 切。古汉字的义寓于形体之内,形体结构成为古汉 字的核心和关键。六书理论就是在分析小篆形体的 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汉字形体结构理论。 但是,如要用六书理论来分析今文字是需要将字形 还原于古字形。
会: 1、会合二字(形)。 2、体会出新义。 意: 1、意思比事更抽象。 2、新意。 会意字多为动词、形容词、抽象名词。
会意字的特点
1.会意字是合体字,构成会意字的各部分应 该能够独立成字; 2.会意字的意义是各个独体字意义的融合; 3.会意字的各参构部分都起表义作用,不起 示音作用。
3.漢代: 汉代解說“六書”內容的有三家:
(1)班固《漢書· 藝文志》:象形、象事、象 意、象聲、轉注、假借。 (2)鄭眾《周礼注》:象形、會意、轉注、 處事、假借、諧聲。 (3)許慎《說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 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
班固、郑众、许慎三家说大体相同,原因: 师说同源。 郑兴(父子) 郑众 刘歆 杜子春 贾徽(父子) 贾逵 许慎 班彪(父子) 班固
现在所说的“六书说”,采用的是许慎的名称, 班固的顺序。 六书,是六种造字条例、字形分类原则,是主 要分析小篆得出的结论。 对“六书”应掌握的要点 1.许慎的定义、例字、说解体例 2.许慎定义之意 3.今天的定义 4.例字分析
许慎和《说文解字》
地位: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世界最早的 字典之一。 收字:9353+1163=10516
莫,从日,从茻。本义为傍晚。 男,从田,从力。本义为在田里出力干活的 人。 吠,从口,从犬。本义为狗叫。 鸣,从口,从鸟。本义为鸟叫。 集,从隹,从木。本义为鸟停在树上。 塵,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尘土飞扬之 意,本义为尘土。 戍,从人,从戈。本义为戍守、守卫。 字,从子,从宀。本义为在屋子里生小孩。
立 牟 卒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摹写这些合体 指示字的古文写法。
讨论:直、血、丹三字
《说文》:正見也。從∟從十從目。 《说文》:祭所薦牲血也。從皿,一 象血形。
《说文》: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一 象丹形。
3、變體指事字
夕 司
月 后
《說文》: 莫也,從月半見。 《說文》:臣司事於外者, 從反后。 臣 目
四
形
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 也。” “事”,指事類、事物。 “以事為名”,即 按照事物的類別特點去選一個与之相关的字 作為新字的形符。 譬,譬況,相類似,即字音相同相近。“取譬 相成”,即取一個發音相同、相近的字作新 字的聲符。
形符与声符
形聲字的形符,只是表示一類事物或行為的 共性。 如:忠、怒、恨、忍、愁、愉、忘 悲
一是,象形字表示具体实物;而指事字一般都表示 抽象概念; 二是,象形字是依据实物的轮廓或特征画成其物, 属于见形知义;指事字使用纯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 抽象符号,起作用的是抽象符号; 三是,象形字专指一物,而指事字兼指众物,或泛 指众物。 段玉裁曾说:指事之别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晐 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 晐之物多,日月只一物。学者知此,可以得指事象 形之分矣。
即,从?从?。表示人靠近食器就食,本义为靠近。 折,从艸,从斤。表示用斧斤断草,本义为折断。 表,从衣,从毛。本义为毛朝外的皮外衣。 冠,从冖,从元,从寸。表示手拿帽子戴在头上, 本义为帽子。 香,从黍,从甘。本义为谷物散发出来的香甜气味。 军,从勹,从车。表示用战车围成营垒,本义为围 成营垒。 寒,从宀,从人,从茻,从?。表示人在屋里铺着、 盖着草御寒,本义为寒冷。 暴,从日,从出,从二手,从米。表示太阳出来用 手拿米来晾晒,本义为晒。
讨论:大、小、高等归类
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在《说文解字》
里,象形字364个,约占4%左右。
许多事物用几根线条很难画出,有的即使能画, 也非常复杂,不符合书面交际的要求,用这种方法 造出来的字并不多。在《说文解字》里,象形字 364个,约占4%左右。从汉代以后,2千多年的时 间里,人们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 字。现在人们几乎不用象形造字法。 但是,这种见形知义的象形字是汉字的造字基础, 很多象形字在合体字中充当构字部件,比如水、山、 走、人等。
形聲字的聲符,反映的是上古語音。(後起 形聲字例外) 如:謗 旁;菅 官;盲 亡;欽 金;欣 斤。
形声字的特点与作用
1.形符表示词的意义类属,声符既可以示音也可以 起到区别字形的作用,有的声符还有表义功能; 2.形符与声符相互配合,构字方式灵活,能产性极 强; 3.形符与声符可以充当类聚汉字的双重线索,使汉 字逐渐走向系统化。 因此,形声字是汉字构形体系的最优结构,是汉字 发展的主导方向。
一
象
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 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大致形状描画出来,描画 的方法就是随着物体的外部轮廓转弯运笔, 物圆则圆,物方则方。 唐蘭又給象形字訂了三個標準: 一、一定是獨體字; 二、一定是名詞; 三、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別的意義。 唐兰将象形字按意义细分为三类:
宿
秉
及 人。”
《說文》:止也。從宀,佰聲。 佰,古文夙 。 《说文》:“禾束也。從又持 禾。” 《说文》:“逮也。從又從
徐锴曰:及前人也。 取 《说文》:“捕取也。從又從 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 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例字:休、囚、看、采、盥
休
囚 看 采
盥
异体会意字例
பைடு நூலகம்
课下查阅资料,摹写古文字形
指事字的結構,是由象徵性的符號或在象形字的基 礎上增加指示符號或改变方向組成的。比如一、二、 三、四、上、下就是纯符号。 指事字可分為三類: 1、純符號指事字; 2、合體指事字; 3、變體指事字。
1 纯符号指事字
四
五
六
九
上
下
2、合體指事字
甘
曰
本
亦
寸
刃
末
亦
甘
合体指事字例子
3、象工 即人類創造出的物 舟 车 弓 刀 衣 鼎 斤 豆
独體象形例:见前所举(略) 合體象形例:頁、眉、果、州、石、 瓜、巢
王宁为代表的北师大古文字学派不同 意有“合体象形”之说,
他们认为:当只画事物本体形状有时无法明 确反映其所指时,只好在该形体上加上相关 形体予以衬托。上面所举的合体象形的例子 都属于这一类。
古文字构形理论:六书
书:今称“字”,先秦有“书”、“文”、“名” 几种称呼。
汉字的形、音、义,其中只有形是属于汉字本身的, 音与义是承袭汉语词而来,是词的音、义在汉字上 的外在表现。 研究汉字的形义关系、研究汉字携带的文化信息, 研究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都要从汉字的字形着眼, 弄清楚汉字的构形规律。 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所以古文字有古文字的 构形理论,今文字有今文字的构形理论。六书是古 文字的构形理论,我们不能拿六书理论来分析今文 字,当然也不能拿来分析现代汉字。
体例:540部,按义排(依文字学原则排列 部首,不是依检字法) 注释:“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桂馥《说文义证》
許慎《說文解字· 序》: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 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 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 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 聲托事,令長是也。
形声字的主要来源
1.在原字(象形字、会意字)基础上加注声符,构成形声字。 比如,齿、野、鼻、凤。 2.在原字基础上加注形符。由于词义的引申、假借,一字多 义,为了分化其负担,明确其职能,便为本义、引申义、假 借义另造新字。比如,止、趾,取、娶,州、洲,府、腑。 3.改变原字的形旁。比如赴本为急往,后引申出报丧义,后 来为报丧义造出“讣”字。比如倚、椅,倚本为依靠义,后 来发明了有靠背而依靠的坐具,本写作“倚”,后为该义造 “椅”字。 4.把原字(象形字、会意字)的一部分改为声符,也就是用 声符替换部分形体,构成形声字。比如,囿,用“有”替换 了原先的树木;羞,用“丑”替换了“又”。 因此,不可机械认为形声字是形符与声符的简单相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