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
2、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任务驱动法()参观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情境模拟
()案例设计(√)角色扮演()其他活动:
教学资源
教材、上网查找资料、多媒体,生命体征测量用物及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含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4、角色扮演,整体演示
【教师】演示并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同时提出操作注意要点。
【学生】观看教师操作示教,回答教师提问,感受整体操作的魅力,理性认识操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临床测量生命体征的场景,综合了解操作的整体效果。
5、加强护考,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课堂测试知识抢答。
【学生】分组抢答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知识测验抢答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检测学习效果;对课堂进行评价,强化护考。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课题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实践: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授课班级
13助产2班
授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四5、6节
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一体化教学(√)
其他: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_______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目的、准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教师】结合图片、案例讲解血压计种类,请一位同学扮演“病人”,配合教师测量血压,同时分步讲解血压测量的部位、手法、注意事项。
【学生】全班同学两人为一组,跟随老师进行血压的测量,体验角色情感,同步学习。
【设计意图】现场教学,分解测量血压的步骤、动作,并采取同步教学,使技能难点得以化解,从而使“教-学-做”真正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增加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默契。
6、总结难点,培养组长
【教师】以组为单位,学生针对示教过程中未能掌握的操作要领进行汇总,同时巡视课堂情况,反馈学生疑难问题,针对小组长进行释疑,培养小组长。
【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操作重难点进行总结,将问题汇总于小组长。小组长为代表,教师进行释疑,其余同学分组练习(落实小组责任制)。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问题,对小组长进行释疑,小组长传达给本组同学,有利大班教学,加强学习效果。
(2)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部位、方法、各种正常值。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
3、情感目标:学生能与病人有效沟通,关心爱护病人,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2、生命体征的测量部位、方法、各种正常值。
教学难点
1、生命体征测量的操作要点(特别是测量血压的操作手法)。
【教师】点名,组织教学,宣布教学目标。
1、案例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通过案例,提问学生生命体征各种指标的定义和正常值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引出本课题——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学生】聆听教学案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并使教学贴近临床;其次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获;再次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时间分配
一、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组织教学
三、知识回顾
(1)导入情景:患者,蔡一琳,女,19岁,淋雨后于昨日出现寒战、头痛,自测体温39.7℃,脉搏110次/分钟,继而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液,在附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今日咳少量铁锈色痰,自测体温40.5℃,伴气促(呼吸28次/分钟)、胸痛。患者在家人陪伴下经门诊入院,入院4天,病人病情稳定,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用物准备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
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
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
备棉签。
(三)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要点★※
1、体温的测量:
(1)体温计种类
(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
(3)体温计检测记录
(4)体温计整理消毒★
(5)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2、脉搏的测量
A、测量口温,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
B、测量右侧腋温,左侧上肢和脉搏
C、测量左腋温,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
D、看胸部起伏测量呼吸
E、测量右侧肢体的血压和脉搏,用少许
棉花置于鼻孔前观察呼吸
(六)总结疑难点,培养小组长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七)学生分组练习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四、课堂总结
(一)学生回示★※
(二)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微格教学--捉拍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录像,用于课后评价,让学生以引为戒;培养小组长,有利于学生带教,增强练习操作效果,锻炼学生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练习,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真实地体验护士的治疗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护患沟通能力。
8、学生回示,互动纠错
【教师】总结问题,进行释疑。
①重申本次课的学习重难点。
②从学生上课的气氛、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否达到。
③布置作业
【教师】为学生分组;布置预习、复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理论知识;布置学生制作生命体征的操作流程图。为学生播放《生命体征测量》的录像。
【学生】分组、观看操作录像,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分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温故知新使新课顺利进行;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制作操作流程图,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播放操作录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规范的操作程序。
(1)测量部位
(2)测量方法Hale Waihona Puke 绌脉★(3)脉搏测量注意事项★
3、呼吸的测量
(1)测量体位、测量方法
(2)呼吸测量注意事项★
4、血压的测量
(1)血压计的种类
(2)测量血压的部位★
(3)测量血压的手法★※
(4)血压测量注意事项★※
(四)生命体征测量示教★※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五)课堂知识抢答
如:①患者,男性,76岁,呼吸微弱,左侧肢体偏瘫,昏迷,测量生命体征方法正确是:
③血压计位置与血压测量数值有无关系等。
3、校园作业:每位同学测量另一位同学一周体温、呼吸、脉搏情况,并进行登记,一周后上
交作业。
教学反思
【教师】请一名同学说出脉搏测量的常用部位,并重点讲解绌脉及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一名同学说出脉搏测量的常用部位,其他同学同步学习,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师生互动,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锻炼其综合素质。
【教师】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呼吸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3、同步教学,深化学习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读取体温计度数,并给予纠错,同时讲解读数要领。
【学生】一名学生上台读数,其余学生同步操作。
【设计意图】所有学生一起同步操作学习,使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通过图片等讲解体温计整理消毒方法,并重点针对体温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学习效果。
【学生】由两名同学上台的进行操作回示,其余同学进行互动纠错。
【设计意图】先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回示、多发言,多提问,以此,增加师生互动,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其综合素质。
9、总结归纳,巩固知识
【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小结重点难点。
【学生】聆听总结,完成笔记。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目标的目的;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延生。
7、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操作,并用相机捉拍学生错误的手法,课后给予回放图像,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以引为戒。
【学生】首先每两名学生为一小组,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并进行角色交换,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出现疑难点时,小组长带头解决本组问题,无法解决时,请教老师;其次学生课后观看自己的录像,找出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以引为戒。
(2)引出问题 如:根据您所掌握的知识,您从案例中发现什么问题?……
(3)总结归纳
四、教学内容
(一)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
(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内,病人无
进行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无情绪激动、吸烟等。★
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
【教师】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实物展示操作前物品准备等,强调重难点。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生命体征测量形成初步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2、课件演示,对比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体温计的种类、通过表格对比口温、腋温、肛温测量方法
的异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体温测量方法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课前1-2天
2分钟
5分钟
2分钟
4分钟
4分钟
4分钟
4分钟
8分钟
10分钟
2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布置作业
1、家庭作业:教会家人测量生命体征,并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交作业,并上传Q群共享。
2、网络作业:针对下列问题在班级Q群里进行讨论。
①测量血压时病人是否需要脱袖子?
②如何解决血压计和听诊器交叉感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