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简介
总之,复习近十年来有关拔罐疗法在临 床各科应用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总 结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 目前多从免疫调节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并涉及 自由基代谢、组织血红蛋白、机体代谢、神 经传导、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领域。可以 认为,拔罐疗法是由局部的理化生物刺激达 到多系统的整体调节,故从神经免疫内分泌 综合调节网络开展研究有望取得更进一步的 成果。
宋金元时期 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在操作上,则进一 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 明代 拔罐法已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 吸拔脓血,治疗痈肿。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 今的“火罐”一词;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出 现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 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
机械刺激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 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 管以及皮下的腺体;这种刺激,可以被皮肤、血管 感受器捕获,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反 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使 整个神经系统趋于平衡。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的拔罐可 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罐则可使神经兴奋。 负压吸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孔充分张开,汗腺和 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 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 对民间疗法进行了广泛的发掘、整理、研究。随着 针灸、经络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拔罐疗法得到 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广泛应 用于临床。 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拔罐疗法,特别是 真空抽吸拔罐法,配合不同规格的透明塑料罐,适 应各种不同部位,罐内皮肤反应明显可见,即可留 罐,也可走罐,方便耐用,更有利于家庭保健和推 广普及。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和保健爱好者的高度 赞赏和评价。
多项试验表明,吸拔刺激能激发吞噬细 胞作用。拔罐前后比较,拔罐后白细胞总数 有少量增加,其吞噬细菌指数细胞反应白细 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血清补体效价都明显 的提高。而且其数目并无明显增多,而吞噬 细胞的功能却明显地提高了。
溶血刺激 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 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组织 胺,5-羟色胺以及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释放,对机 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 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 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 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 力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 调节。
协助诊断 祛除病邪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 拔罐疗法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能够
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 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双向调节 在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
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对拔罐疗法的认识
温热刺激 负压收缩,产生温热效应,表现为: 局部的浅层皮肤组织发生波动充血,血管扩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 组织的营养状态。 吸拔之后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 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消除肿胀和疼 痛。吸拔之后局部白细胞数目的轻微增多的和 吞噬机能的增强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所以有 消炎作用。
历 史 沿 革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 元前六~二世纪,已经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晋唐时期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特别 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 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 有不及祸者也” ; 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 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
拔 罐 疗 法 简 介
概 述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广 为流传,操作简便、经济、病人无痛苦,而且疗效 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古称“角法” (以兽 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又称吸筒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 等方法排除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施 术部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 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器具价廉、疗效 迅速、使用安全、易于掌握、治病保健范围广, 便于推广应用。
总之,拔罐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 断完善,已发展为中医辩证,循经选穴的配 方的有效治疗手段,中医不再只有针、灸、 药、按摩等方法的辅助手段。拔罐疗法将会 不断被人们认识和发展,以其简、便、廉、 验、速、无副作用等优点,成为单独治疗疾 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拔
罐作用ຫໍສະໝຸດ 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 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 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 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可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通 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 病。 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 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祛除经络 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 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
内科 使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头痛,高血压,三 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失眠,健忘,糖尿病,胃肠炎, 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脑血管意外,胆囊炎,肝炎等。 外科 适用于胃肠痉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坐 骨神经痛,肩周炎,泌尿系结石,脱肛,落枕,神经损 伤等。 妇科 适用于月经不调,盆腔炎,带下病,痛经,功能性 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脱垂等。 男科 适用于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症,慢性前列腺 炎,前列腺增生症等。 儿科 适用于百日咳,哮喘,消化不良,遗尿,疳积。 五官科 适用于结膜炎,近视,红眼病,鼻炎,牙痛,咽 炎,下颌关节炎,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等。 皮肤科 适用于座疮,湿疹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酒 渣鼻,皮肤瘙痒等症。同时还可用于防病、强身。 其它 常用于保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有关实验表明推罐操作时能获得近似 380mmHg的负压强极限值,这样大的负压吸拔 能引起皮肤发红、瘀紫,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产生自我溶血现象, 使部分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 质,并使局部皮肤营养得以改善,促进神经兴 奋或抑制,刺激末梢感觉传导,提高肌肉工作 能力与耐力,加速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胃肠 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和加快肌肉和脏腑 对代谢产物的清除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