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课堂PPT)
三、拓展延伸, 回归整体
1. 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 基础。】 2. 读名句,赏河山。
【 此处融入了对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从 “观潮”到“观中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1
6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情景 教学法和 品悟朗读
法
采用自主 探究、合 作交流的 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引导探学 体会奇观
拓展延伸 开导活学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听! 这是什么声音?
9
回顾潮来前的景象:
10
二、引导探学,体会奇观
1.出示目标,自主读文 2.汇报交流,品悟朗读 3.自主探究,感受余威
走,我带 你去观看钱塘 江大潮!
21
2. 读名句,赏河山。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世界奇迹------万里长 城
23
桂林山水甲天下
24
“五岳之首”------泰 山
2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6
四、说板书设计
28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 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 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6
2.知潮形
一条白线
17
3.知潮序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远 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
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
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
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这 样设计,是让学生抓住潮来时的声音、形状 特点以及描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 作者的表达方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壮 观。】
11
1.出示目标,自主读文
请自由朗读3-4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 深的句子,批注。
12
2.汇报交流,品悟朗读
(1)知潮声 (2)知潮形 (3)知潮序 (4)观潮景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
赵堡学校 王艳娟
说课流程
1 说教材 2 说教法学法 3 说教学过程 4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2 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
3
1 教材简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了 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 穷的“美丽景象”。《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 主的文章,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 顺序,通过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钱塘江 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因此,导入时,我播放一段潮水声,学生 从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声势凶猛,学习兴 趣浓厚。我趁势再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 自然水到渠成。
29
4.观潮景
*播放大潮的视频 【辅以直观的视频欣赏,学生如
临其境,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再带着 这种感受读,读中品,品中悟,以达 到朗读提升和情感升华的效果。】
30
4
2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有顺序、 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了解钱 塘江大潮的壮观, 激发热爱祖国河 山的感情。
《 新课程标准
教材特点
观
潮
》
5
3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3、 4自然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 受大潮的壮 观景象。
难点
学习作者有 顺序、抓特 点的观察方 法。
13
1.知潮声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4
1.知潮声
15
2.知潮形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 粗,横贯江面。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 高度白色城墙。
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再,近只些见白浪翻滚,形成
一堵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
),
近 犹如越千来万越匹近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
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18
4.观潮景
19
3.自主探究,感受余威
课
20
三、拓展延伸, 开导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