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
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
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
句:


《劝学》(选自《荀子》) 1、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春与秋其代序。 ”这些句子
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
的才能献给楚国。
6、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
年岁之不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
是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劝学》(选自《荀子》)
1、 荀子
学不可以已
2、 学不可以已
3、 《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8、 君子生非异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善假于物也
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
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
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
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
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5.“勿以善小而不为” ,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故荀子说“


。”
《劝学》理解性默写(二)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7.荀子《劝学》中的“

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
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
岁之不吾与”;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
8、《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
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
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 、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现屈
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也不能复原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
语句
是: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
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
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
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
均。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
9、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劝学》(选自《荀子》)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
印证了这句话。
2. 韩愈 《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 中的
(作
品)中的“青,

。”都表达出学生
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青,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通过“木”于“金”
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 劝学》中则用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 . 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

。”
12、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
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
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
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 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劝学》(选自《荀子》)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
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
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朝搴阰之木兰
兮,夕揽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15、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楚王)的
《劝学》理解性默写(一)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先用“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相同。
”这与《荀子·劝学》中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 明才 算 是真 正的 逍遥 游 ?就 是:乘天 地之 正 ,而 御六 气之 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