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教案】《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完整版)【教案】《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2. 教学重点/难点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诗词含义,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有常见的知识入手,引出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应该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吧,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它出自《学记》,今天我们学习出自《学记》的另一篇文章《虽有佳肴》。

课堂实录
一、了解《礼记》。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了解古代的文学经典的常识,积累文学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以《礼记》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
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能力。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xiào )学半
三、掌握重点字词。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归纳文中的各种文言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3.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强调重点句子的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明确:
1.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4.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研读文章,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通过问题的引导,理解主要内容。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教学相长”原则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五、体悟延伸。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明确: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与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然有疑惑,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着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课堂小结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

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课后习题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1——3题。

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