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广海中学九年级(上)返校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12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诗文。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4),夜吟应觉月光寒。
(5)青山遮不住,。
(6)但愿人长久,。
(7)《秋水》写河伯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8)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9)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
2.(2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沈德鸿先生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优美散文。
B.《草莓》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换、生命演变的联想,书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表现对生活和生命的珍惜之情。
C.《捕蛇者说》通过蒋氏自陈心曲,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苛政害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D.《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3.(6分)根据提示,完成(1)﹣(3)小题。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有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
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dǐ砺前行的脚步。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积淀.dǐ砺(2)“民生凋敝”中的“敝”字用部首检字法以,可先查部,再查画。
(3)这段文字中的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70分)4.(5分)(一)诗词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2)赏析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好在哪里?5.(14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蜀之鄙有二僧》[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西蜀之去南海去:④越明年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6.(2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麦与镰的季节屈绍龙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
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
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
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
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
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
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
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
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
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
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
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
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
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
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
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
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
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
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
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
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节)(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
(3)文中下列两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
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4)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②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7.(12分)(四)阅读《白杨礼赞》,回答问题。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为什么不先写白杨树而是先写到黄土高原,作者有何意图?(2)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3)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8.(12分)非连续性文本:大数据材料一:日前,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
此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
2014年起,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先后落户贵州,伴随贵阳城区无线WiFi 全覆盖的建成,让贵州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追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
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