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艺术理论

影视艺术理论


14:04
13
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
①表面性 ②绝对性
14:04
14
(3)自我中心性
• 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 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
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 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①不可逆性:如,妹妹和姐姐
② 拟人性(泛灵论):如,猫狗会说话,神 仙会打架
• 是最低水平的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
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14:04
20
3.抽象逻辑思维(利用符号思考)
• 学前儿童晚期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 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14:04
21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表现:
1.列夫·库里肖夫的理论贡献
库里肖夫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 就是蒙太奇,以实验的方式提出 “库里肖夫效应”。他先后出版 《电影导演实践》、《电影导演基 础》、《镜头与蒙太奇》、《电影 艺术(我的经验)》、《电影中的 排练方法》等理论著作。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第一节 电影理论
一、经典电影理论 (一)蒙太奇电影理论
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 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②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 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
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14:04
7
2.思维发生的指标
• 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 的指标。
14:04
8
3.思维的发生
①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
14:04
26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4:04
2~7岁
问:红花多还是花多? 红花多
27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抽象概念发展
第一节 电影理论
一、经典电影理论 (二)好莱坞经典电影理论
很多学者对好莱坞电影模式进行过总结,例如美 国电影理论家尼尔·巴奇在《实用电影理论》中提出 “表达的程序性格式”,认为好莱坞电影基本上是由 摄影、场面调度特别是剪辑方面的常规惯例组成,目 的在于把虚构的实践、人物和时空自然粘合在一起加 以流畅的展现,最终给观影者以真实之感。
行动思维。
14:04
23
14:04
24
第三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 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 衣(名称)。
14:04
25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 通过语言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获得概念
• 如,口令、埋伏
③ 绝对性:如,穿白大褂
14:04
15
皮亚杰的三座山测验
14:04
16
14:04
17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液体质量守恒 数守恒 长度守恒 面积守恒 体积守恒 重量守恒
14:04
18
14:04
19
2.直觉行动思维(做得比说得好)
• 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
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14:04
1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 势
(1) 从概括的性质来看,是从动作的概括向形 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思维方式来看,儿童的思维是从直觉行 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的内容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 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 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2.费谢沃洛德·普多夫金的理论贡献
普多夫金研究的问题很广泛,其中 有电影特性、电影蒙太奇、电影表演、 电影声音等等。20年代,他在进行电影 创作同时,发表了重要的电影理论著作 《电影导演和电影素材》、《论电影编 剧、导演和演员》、《电影剧本》等。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第一节 电影理论
一、经典电影理论 (一)蒙太奇电影理论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在影视艺术历史上,很多提出了一些大体相似的创 作主张,或从事大体相似的创作实践,或作品会表现出 大体相似的创作风格,并对后来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我 们称之为影视艺术流派。另一方面,以高等院校以及研 究机构的学者为核心的理论家从学理层面对影视作品进 行研究,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我们称之为影视艺术理 论,或者称之为影视(艺术)批评理论。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第一节 电影理论
一、经典电影理论 (一)蒙太奇电影理论
由电影艺术流派知识可知,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奠 基者,历经英国布莱顿学派、美国蒙太奇学派和苏联蒙 太奇学派的发展。事实上,从理论层面真正意义上完成 蒙太奇探索与总结的是苏联蒙太奇学派。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第一节 电影理论
一、经典电影理论 (一)蒙太奇电影理论
• “去自我中心化” • “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
或概念的稳定性。
– 儿童达到守恒的方式:
可逆、补偿和同一
14:04
22
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动态结构
• 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 • 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 • 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
象水平的逻辑思维
• 当遇到复杂困难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
14:04
11
一、思维概括性的发展:动作→形象→语言
1.动作和语言关系的变化
• 在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对动作的依赖性 逐渐减少,对语言的依赖性逐渐增加。
2.形象和语词关系的变化
• 形象在幼儿思维中始终占优势地位。
14:04
12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
1.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
• 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 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眼见为实?)。 • 由“手的思维”转为“脑的思维”。
3.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理论贡献
爱森斯坦出版有《并非冷漠的大自 然》、《蒙太奇论》等著作,去世后曾 出版有6卷本的《爱森斯坦文集》,他的 电影理论集中在总体结构、蒙太奇、声 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 电影史等领域,还有艺术激情的本质、 艺术方法、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第八章 影视艺术理论
• 如,用手指玩具
②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
• 如,推拉带轮的玩具 ③开始用“试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 如,拖毯子拿玩具
1.5~2岁,儿童思维发生
14:04
9
二、思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 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认知过程完全形成 •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儿童个性开始萌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