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技术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郑州市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技术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郑州市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技术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康复技术(1005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表1:康复技术专业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类(10)康复技术(100500)康复技士康复保健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残联及民政系统康复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养老机构康复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3)具有良好的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体魄健康。

2.知识(1)具有适应职业素质要求和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人体形态、机能、病理、生物力学、运动学、人体发育和残疾学等医学基础知识。

(3)具有与临床康复相关的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4)具有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及言语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康复治疗基本知识。

(5)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以及康复医疗相关政策法规与诊疗规范的基本知识。

3.能力(1)能熟练应用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熟练应用肌力训练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张技术,关节牵引技术、呼吸训练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等物理治疗基本技术。

(2)能应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等神经生理学技术中的1-2种,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Mckenzie技术的基本方法。

(3)能针对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中常见的躯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感知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言语障碍等进行基本的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或言语认知治疗。

(4)能在日常康复治疗中适当运用推拿手法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5)能恰当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轮椅、假肢、矫形器和其他残疾人生活辅助器具。

(6)能利用家庭、社区康复资源指导帮助患者康复。

(7)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

(8)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门外语阅读能力。

4.职业态度(1)努力学习,忠于职守,关爱病人,追求生命质量,立志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患者康复服务。

(2)重视病伤残者的心理和伦理问题,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积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对工作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4)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康复工作。

(5)从病人利益出发,合理运用有效、便捷、经济、适宜的康复资源和技术。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公共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表2: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序号公共基础课程名称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1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 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 经济政治与社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4 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5 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6 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7 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8 计算机应用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9 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10 公共艺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11 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序号公共基础课程名称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1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 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3 经济政治与社会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4 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5 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6 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7 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8 计算机应用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9 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10 公共艺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11 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解剖生理学基础、康复医学概论、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临床康复工程学、运动疗法学、物理因子治疗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作业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专业课程。

其中,康复功能评定学、作业治疗学、运动疗法学、物理因子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临床康复工程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课程为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表3: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序号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1 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评定概述;人体形态评定;肌力与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感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步态分析;神经反射及发育评定;心肺功能评定;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认知功能评定;康复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

2 作业治疗学作业治疗概述;作业活动特征与作业活动分析;作业治疗操作技术;日常作业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手训练;手工制作治疗;艺术治疗(文娱治疗、音乐治疗、书法绘画等);职业活动训练;社区与家庭环境改造。

3 运动疗法学运动治疗概述;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平衡与协调能力的训练;牵张技术;有氧训练;呼吸训练与排痰技术;放松训练;转移训练;站立与步行训练;牵引技术;轮椅训练;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Vojta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治疗技术新进展;4 物理因子治疗学物理因子治疗概述;电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磁疗法;温热疗法;冷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压力治疗。

5 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国传统康复基础知识;经络与腧穴;推拿技术;其他传统康复技术(拔罐、刮痧、药浴、熏蒸等);常见疾病与功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

6 临床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工程学概述;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临床康复工程学基础;机工程学;环境控制技术;常用康复评定设备;常用康复治疗设备;康复机器人分类、结构与临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截肢后的残肢处理;假肢装配程序;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及康复训练;上肢假肢的结构、选配及康复训练;上肢假肢评定;矫形器;轮椅与助行器;坐姿系统与坐垫;无障碍环境;交流与智力障碍的辅助器具。

7 肌肉骨骼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概论;上肢骨折的康复;康复治疗部肌腱损伤概述;手部骨折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和骨折康复;手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手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下肢骨折的康复;脊柱脊髓和骨盆损伤的康复;截肢的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创伤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髌骨软骨软化症的康复;骨关节炎的康复;颈椎病康复;下背痛的康复慢性运动系统疾患的康复;脊柱侧凸的康复;特殊问题的康复。

8 神经康复学神经康复的基础知识;康复评定与治疗;康复治疗措施;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其他障碍的康复。

(三)选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实习指导与就业指导、医患沟通、康复心理学、中医养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选修课语言治疗学、疾病概要、中医食疗药膳等(四)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及综合技能训练。

教学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康复工作内容。

综合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康复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并覆盖执业准入标准的内容。

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教学医院、综合医院等。

实习主要在康复科临床及各治疗部门、神经科、骨科、假肢矫形科等科室进行轮转。

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治疗工作认知、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等。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时间基本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30学时,毕业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般 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少于170。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