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算

关于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算

关于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算,在项目后评价或决算及经营中,按实际发生进行计算是固定简单的。

在最后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按初步借款协议的还本付息方式计算。

在还没有初步借款协议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建设借款还本付息,是编制人征求有关方意见,按当时某地可能实现的方式,以其经验为该项目设计的,代表项目投资人的一厢情愿,能否获得某个贷款机构的支持是不一定的,有时,为了向不同的贷款机构申请,要变换适应于不同的贷款机构的还本付息方式,形成建设借款筹资方案不同的可研报告。

在可行性研究中,在《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表》计算出建设期内每年的建设借款计划总量,接下来在本文研究的《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把每一年度的借款总量分解为若干笔借款(简单情况就是1笔),然后录入每笔借款的宽限期、偿还期、借款年利率、偿还期如何还本付息,通过编程即可计算出该笔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及其各年还本付息计划,最后把所有各笔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和各年的还本付息计划按同年度合计并引至《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建设借款科目,作为项目各种借款之一;所有各笔借款的建设期利息的合计及其年度分布被引至《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表》的建设期利息和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科目,说明总投资和资金筹措的平衡并参与资本金的确定。

一可行性研究中建设借款还本付息的通用方式有宽限期,该笔借款发生年起至投产年初止的期间。

在宽限期内(建设期内)不偿还本金,当年建设期利息只计不付并入下年借款本金,投产年初的该笔借款余额 = 该笔借款初始本金 + 各年建设期利息。

投产年初的该笔借款余额作为新的借款本金,在投产经营后,在一定年限(偿还期)内,一般采用逐年等额还本,按各年本金余额计算利息。

也有在偿还期内,采用等额还本息方式,此方式各年偿还本金不等,但偿还本金和利息之和是相等的,可用专门函数计算。

例1:建设期3年,在建设期第一年某笔借款100万元,年利息率10%,第一年按半年计算(可研一律如此约定),在宽限期内(本例3年)不偿还本金,当年建设期利息只计不付并入下年借款本金,自投产年起5年(偿还期)内按逐年等额还本,按各年本金余额计算利息。

其建设期利息及还本付息计划如下:(1)借款第一年应计未付利息= 100×10%×0.5 = 5万元;借款第二年初借款余额 = 100+5 = 105万元,借款第二年应计未付利息= 105×10% = 10.5万元,借款第三年初借款余额 = 105 +10.5 = 115.5万元;借款第三年应计未付利息= 115.5×10% = 11.55万元,借款第4年初(投产年初)借款余额 = 115.5 +11.55 = 127.05万元;(2)该笔借款建设期利息 = 该笔借款各年应计未付利息之和 = 5 + 10.5 + 11.55 = 27.05万元;(3)新的借款本金 = 投产年初的该笔借款余额 = 127.05万元,在5年偿还期内每年偿还本金= 127.05÷5 = 25.41万元,各年偿还利息如下表:计算期年 1 2 3 4 5 6 7 8 9年初借款100.00 105.00 115.50 127.05 101.64 76.23 50.82 25.41余额应计未付5.00 10.50 11.55利息偿还利息12.71 10.16 7.62 5.08 2.54偿还本金25.41 25.41 25.41 25.41 25.41 说明 1:在建设期第一年某笔借款,如果建设期是1年,则在第2年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如果建设期2年,则在第3年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其他依次类推;说明 2:在建设期第二年某笔借款,如果建设期是2年,则只计算1年建设期利息,在第3年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如果建设期3年,则计算2年建设期利息,在第4年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其他依次类推;说明 3:在较大的金融机构和中大项目之间,一般多使用这种有宽限期的协议合同借款。

说明 4:这种有宽限期的建设借款,建设期利息由该笔借款按协议自动附加产生,是该笔借款的附加借款,偿还建设期利息的借款不必另外筹措。

说明 5:这种在宽限期内(建设期内)不偿还本金,当年建设期利息只计不付并入下年借款本金的方式称为通用的建设借款方式,是因为某些无宽限期的借款方式也可以简化归结为这种方式。

二可变通归结为通用还本付息方式的借款(1)在较小的贷款机构和小项目之间,往往变通使用无宽限期的当年本息当年还的方式。

在建设期内,当年底新借一笔款,数量等于年初借款本金加利息来偿还该年初借款的本息,直到投产年初,借款余额等于原始借款本金加建设期内各年利息之和,与例1比较,如果各年借款利息率相同,那么,建设期利息计算数量是相同的。

投产后,可适当确定偿还期,确定平均每年计划偿还本金,在每年底偿还当年利息和计划偿还本金后的余额,是该年底新借借款的数量,达到逐年底减少新借借款,直到不再借(全部还完),同样与例1比较,如果各年借款利息率相同,那么,各年偿还的本息也是同样的。

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只是每年履行一个‘续借’的手续。

与例1比较,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当实际使用这种无宽限期、当年本息当年还方式的借款,其建设期利息和投产后的实际还本付息计划,可变通使用上述通用方式。

(2)在可研计算中,凡可变通归结为这种通用方式的建设借款都可按这种方式计算规划,其建设期利息和经营期的还本付息计算结果肯定正确!否则,在建设期较长时,对某些非通用方式的1笔借款,初始借款本金在建设期内该借款发生年后每年产生一个相同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上一年的每笔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在以后每年都要再产生一笔新的相同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各年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之和可用类似例1的应计未付利息计算方法求得,作为该原始借款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最后把各年这种借款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合并简化为每年1笔总的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并计算其投产后的还本付息;这在计算上毫无困难。

但是,无宽限期的当年本息当年还的建设借款,本身就是‘变通的续借’,对他们专门计算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不仅不必要,且有政策性表述困难,因此是十分不必要的。

(3)在笔者文章‘关于《总投资使用计划表与资金筹措表》的研究’中,笔者说,在《总投资使用计划表与资金筹措表》中设立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科目十分必要,是因为在‘总投资 = 资金筹措’的平衡中,总投资包括建设期利息,如果在资金筹措中不引进一个对应的建设借款的附加借款,这个平衡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笔者说:在《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真正计算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不必要,是因为真正有宽限期的通用方式借款的初始本金和建设期利息的本息偿付是捆绑一体不可分的;而无宽限期的当年本息当年还的借款,本身就是变通的‘续借’,对他们专门计算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将政策性表述困难,因此是十分不必要的。

所以,在不使用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的前提下,只需在资金筹措中等额引进一个对应的建设借款的附加借款,或称作偿还建设期利息借款也可。

※ 笔者研究了《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配套示范案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案例》,竟没有一个案例使用资本金支付建设期利息,而且建设借款和建设期利息的还本付息计算都是捆绑在一起不分开计算的。

三无建设期利息的建设借款(1)在经营期内一次性偿还全部借款本息的建设借款,其宽限期大于建设期,按年单利计算的全部利息与初始本金之和在经营期内一次支付,不存在建设期利息。

(2)贴无息借款是这种借款的特例,其宽限期大于建设期,宽限期后一次偿还本金,不存在任何利息。

(3)债券借款:在一般可行性研究中极其少见,只有符合发行条件的既有法人项目才可能使用债券借款。

债券借款形式多样,在可研中可简化成在经营期内一次性偿还全部借款本息的建设借款。

四关于融资费用融资费用包括一次性初始费用和常年相关费用两部分。

一次性初始费用是指建设资金借款筹集过程中发生的非利息的一次性费用。

如承诺费、手续费、担保费、代理费等。

常年相关费用指支付本息之外的一切因偿还该笔借款发生的费用。

如果项目没有借款或者确实不需要融资费用,则项目融资费用为零。

在一般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把融资费用加在上述计算出来的建设期利息中,使得建设期利息和融资费用的概念含混,在敏感分析和概率分析中,不利于当建设投资变化引起建设期利息变化的精确计算。

因此,融资费用中一次性初始费用不宜加在建设期利息中,应该作为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或其他资产费用(列为基本预备费计算的基数);融资费用中常年相关费用部分的体现,应体现在利率的适当增加,增加的幅度由其每年发生的相关费用多少决定。

所以,在《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关于融资费用,只须考虑因常年相关费用,需适当增加借款利率。

对一次性初始费用,指建设资金借款筹集过程中发生的非利息的一次性费用,如承诺费、手续费、担保费、代理费等,应作为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或其他资产费用的一项进行估算,因此融资费用属于计算预备费的基数,融资前后的建设投资估算值不同。

笔者坚持这种做法,一是建设期利息的概念精确利于动态自动计算,二是一次性初始费用的多少也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基本预备费的计算基数更合理。

五年度借款总量分解为多笔借款的计算和折合合计在‘关于《总投资使用计划表与资金筹措表》的研究’中,计算出各年的建设借款总量,可以根据需要把每年的建设借款分解为年度本币借款总量和外币(美元)借款总量。

在本《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还可根据需要把年度本币借款总量分解为至多3笔本币借款,把年度外币借款总量分解为至多3笔外币(美元)借款,每笔借款可以有不同的还本付息方式;对于可研计算分析来说,是足够用的。

在计算中,年度本币借款的第1笔借款(数量1)= 年度本币借款总量 - 第2笔借款(数量2)- 第3笔借款(数量3);在默认情况下,(数量2)= 0,(数量3)= 0,数量1即年度本币借款总量;当存在无建设期利息的建设借款时,把其数量录入在(数量3)中,并录入其宽限期和利率即可,否则清除;当存在有建设期利息的建设借款时,至多可以归结为两笔,在(数量2)中录入其中1笔的数量,其余数量就是另一笔有建设期利息的建设借款(数量1),再录入各笔的偿还期和年利率(宽限期默认是该笔借款在建设期中的年限),以后按各自算法计算出各笔借款建设期利息和还本付息计划。

再把这三笔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和还本付息计划合计为该年度本币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和还本付息计划。

年度外币借款的相关录入计算与上述本币借款的完全相同,但单位使用万美元,以便在相关部分进行汇兑损失估算。

建设期内各年度借款的发生年不同,但均在投产年初停止建设期利息计算,开始还本付息。

各年度本外币借款的建设期利息和还本付息计划的折合合计,是项目总的建设期利息和总的建设借款还本付息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