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TBA 值的测定方法
1. 原理
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酮之类的化合物。
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 (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2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
2. 试剂
(1) TBA 水溶液(现配现用):准确称取TBA0.288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如TBA 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 ),相当于0.02M ;
(2) 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 及0.1gEDTA ,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
(3) 氯仿(分析纯);
(4) 丙二醛标准溶液:称取0.315g1,1,3,3-四乙氧基丙烷,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0μg ,置于冰箱内保存。
准确吸取10ml ,稀释至1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备用。
3. 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 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 ,加入5mlTBA 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制备与检测
准确称取均匀的豆油15g ,置于100ml 有盖三角瓶内,加入25ml 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
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10ml 置于25ml 比色管内,加入10mlTBA 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 ,取出,冷却1h ,移入小试管内,离心5min ,上清液倾入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入5ml 氯仿,摇匀,静置,分层,吸出上清液于532nm 波长处,用2cm 比色皿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4. 计算: 光密度(A 532/kg)=1000)(1
21532⨯⨯+⨯mV V V V A 丙二醛含量(mg/Kg )=
121)(mV V V CV + 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丙二醛的相应浓度(ug/ml)
m ─油脂质量(g )
V 1─滤液体积(ml )
V 2─TBA (硫代巴比妥酸水溶液体积ml )
V ─三氯乙酸混合液体积(ml )
5. 备注
根据不同种类的油脂检测稍有不同:膨化大豆、鱼粉、虾料类称取10克、全价料、豆粕称取15克,然后提取的粗脂肪按上述步骤用1cm比色皿检测;
猪油、鱼油称取10克, 豆油称取15克, 用2cm比色皿检测.
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1 原理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 要求
2 过氧化值的测定
2.1 试剂和溶液
2.1.1饱和碘化钾溶液(现配现用):称取14g 碘化钾,加10ml 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2.1.2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 三氯甲烷,加60ml 冰乙酸,混匀;
2.1.3 0.0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1.4 1%淀粉试剂:将淀粉0.5g 用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 沸水中调匀,煮沸,临时用现配;
2.2 测定方法
称取2~3g 样品(称准至0.0002g )于碘量瓶中,加30ml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
加入1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振摇0.5min ,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 ,取出加100ml 水,摇匀,立即以淀粉试液为指示剂,用0.0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
2.3 结果计算
过氧化值按下式计算:
%100)(1269.00⨯-⨯m
V V C POV(meq/kg)=1000)(0⨯-⨯m
V V C
式中: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体积,ml ;
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体积,ml ;
m ——样品质量,g ;
0.1269——换算系数
粗脂肪的测定
1原理
索氏脂肪提取器中乙醚提取试样,称试样的减重,提取物中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2 测定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索氏脂肪提取器;
2.1.2 恒温烘箱;
2.1.3 电热恒温水浴锅;
2.1.4 无水乙醚。
2.2 操作步骤
称取试样5g ,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2h ,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重,滤纸包长度应以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
将滤纸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重蒸馏)60~100ml ,在60~75℃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取出试样,放入105℃烘箱中烘2h ,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重。
用原抽提器回收乙醚直至抽提瓶几乎全部收完。
2.3 结果计算
粗脂肪含量按下式计算:
粗脂肪(%)=
%10021⨯-m
m m
式中: m 1——提取前试样与滤纸包之总质量,g ;
m 2——提取后试样与滤纸包之总质量,g ;
m ——试样之质量,g ;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允许相对偏差为3%。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