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2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徘徊.(huái)分岐.(qí)殉.职(xún)干涸.(hé)B、瘫痪.(huàn)菡.萏(hán)狭隘.(ài)缭.亮(liáo)C、贮.蓄(chǔ)高邈.(miǎo)热忱.(chén)帐蓬.(péng)D、轻捷.(jié)盔.甲(kuī)倜傥.(tǎng)坍.塌(tā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______。
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_。
有花香慰我寂寞,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_了。
A、司空见惯但是寻常沉醉B、唾手可得因为寻常沉迷C、司空见惯因为平凡沉迷D、唾手可得但是平凡沉醉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夏日里从荷叶..枯秆,片片残叶。
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的风韵..。
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倘若再来一场..。
..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A、文中的“荷叶”“心境”都是名词,“摇”“诉说”都是动词。
B、文中的“根根枯秆”“轻轻暗泣”都是偏正短语,“衔露含珠”“枯荷残叶”都是联合短语。
C、“根根”是量词,“风韵”是形容词。
“一场”是代词。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从”字删掉。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其中《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0分,每空1分)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古诗赏析(6分)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和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7、“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8~9题(6分)戚继光堵机枪,不只是无知材料一:北京电视台在拍摄历史题材动画片《戚继光》之前,做了个“戚继光是谁”的调查。
有些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堵枪眼的”“炸碉堡的”“收复台湾的”等等。
历史题材动画片《戚继光》,感染力依托于一个个奇特有趣的故事。
但是,动画片里却出现了“戚继光堵机枪”的画面,令人觉得不安。
戚继光堵枪眼看似好笑,背后却是当今人们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模糊。
戚继光是抗倭英雄,堵枪眼的是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的是董存瑞,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都是其所处时代的英雄人物。
其实,记住这些历史人物、英雄人物并不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
在我们的课本和课外读物中,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文章或故事。
看来,戚继光堵机枪,不只是无知。
材料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有了卫星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媒体,使我们获取知识有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百度一下”也使我们了解事物有了更快的速度。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知识获取得快、忘记得也快,大脑的“存储”功能在退化,用大脑对现有知识加工的机能也在退化。
另一方面,舶来的文化产品虽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却难以与我们所生长的文化有效融合。
历史文化也有被“娱乐化”的倾向,手撕鬼子一类的“抗日神剧”娱乐了大众却歪曲了历史,让历史的真正面目越来越模糊,让文化越来越“虚无”。
一个民族和社会,不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就难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软实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过程就是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而“戚继光堵机枪”这一架空历史现象的危害,不但会导致人们知识的欠缺,更会让人们只能孤立地认识当下现象,不易有立足实际的“理解之同情”,每每把不合水土的乌托邦,当做自己的桃花源。
材料三:我们的改变,应该从别让戚继光堵枪眼开始。
现实的、历史的题材,应该多现于荧屏。
民族的、历史的乃至主旋律的艺术品,一定要走出难看、说教、没有感染力的泥淖。
笔者并不主张排外主义,也不主张动画片变成历史讲座,天天“高台教化”。
可是,光看拿平底锅揍老公的狼、把猫拍成糊塌子的老鼠,是不是少点什么?戚继光、文天祥乃至孔子、老子,拍好了,更能成为孩子们的好玩伴,还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好老师。
但愿,我们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从“戚继光并不是堵机枪眼,而是抗倭英雄”开始,带着我们的下一代去亲近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不断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努力锻造内心强大的自我。
在理解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感悟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8、仔细阅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动画片中出现了“戚继光堵机枪”的场景,不只是无知,还折射出当今人们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模糊。
B、历史被架空后的危害,不仅会导致人们知识的欠缺,还会导致人们不立足实际。
C、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抵制外来文化,让民族的、历史的乃至主旋律的艺术品走出难看、说教、没有感染力的泥淖。
D、从“戚继光并不是堵机枪眼,而是抗倭英雄”开始改变,带着我们的下一代去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努力锻造内心强大的自我,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9、有人认为,动画片中让戚继光去堵机枪没有什么,这样的英雄好玩、时尚,孩子们会更喜欢看。
你赞成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三)文言文阅读(14 分)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选自《汉书》,略有删改)注: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跸,匿桥下听到B、此人亲惊.吾马使……受惊C、上使使诛之.则已代词,代指他D、廷尉当是.也这样11、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3分)(2)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3分)(3)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22分)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3、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4分)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14、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相应的问题。
( 6 分)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3分)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3分)15、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16、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