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牙龈上皮】
部位角化上皮钉突(抵抗机械力)牙龈上皮角化/不全角化多、细长、深入固有层龈沟上皮游离龈边缘无有
结合上皮釉质、牙骨质表面无无
龈谷上皮龈谷区无有
【4-2牙龈纤维组】
起点止点
龈牙组牙颈部牙骨质牙龈固有层
牙槽龈组牙槽嵴牙龈固有层
环行组牙颈周围游离龈
牙骨膜组牙颈部牙骨质牙槽突、前庭肌、口底
越隔组结合上皮根方牙骨质
【4-3牙周膜纤维】
起点止点功能
牙槽嵴组釉质牙骨质界下方牙骨质牙槽嵴顶向牙槽窝内牵引牙
对抗侧方力,维持直立
水平组牙槽嵴组根方的牙骨质牙槽骨维持直立的主要力量防止侧移
斜行组牙骨质牙槽骨变咀嚼压力为牵引力限制牙转动
根尖组根尖区牙骨质根尖周围
牙槽骨
固定根尖
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
根间组根分叉处牙槽骨根分叉处
牙骨质
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5-1口腔黏膜上皮对比】
咀嚼黏膜被覆黏膜
分布牙龈、硬腭颊、唇、牙槽、软腭、舌腹、口底上皮角化鳞状上皮(有角化、颗粒层)未角化鳞状上皮(无角化、颗粒层)细胞间桥明显不明显
钉突/乳头高、窄、多,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低、平、少
固有层厚,胶原纤维粗大较薄,弹力纤维较多
粘膜下层无(硬腭部分区域除外)有
活动度借固有膜直接附于骨膜,不活动有粘膜下层,有一定活动度
功能特点承受压力和摩擦力弹性和伸展性好
【5-2乳头对比】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形态较小,锥形较大,圆形,头大颈细最大,圆柱状,有环
分布最多,遍布舌背较少,丝状乳头之间最少,界沟前方
上皮角化层较厚无角化,上皮较薄表面有,侧壁无角化
味蕾无有少数最多,位于环沟侧壁
【5-3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形成时间胚胎第12周胚胎第12周胚胎第16周
起源神经嵴细胞造血组织神经嵴、上皮细胞
上皮层基底层基底层、棘层基底层
树枝状突起+ + -
张力细丝、桥粒- - + 多巴染色+ -
颗粒黑色素颗粒Birbeck颗粒电子致密膜被小泡(含神经递质)
功能发生黑色素性病变抗原呈递压力、触觉感受
【5-4基底膜】
透明板密板网板
厚度45nm 50nm 最厚
电子密度低高低于密板
形状板状颗粒/细丝
【6-2浆&黏液性腺泡】
浆液性腺泡黏液型腺泡
腺泡形态球形管状
分泌物粘稠度稀薄粘稠
分泌物成分唾液淀粉酶、黏液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细胞形态锥体形锥体形/三角形
HE染色嗜碱性
PAS +
胞核形状圆形扁平(分泌活跃时)
胞核位置基底部1/3 细胞底部
分泌颗粒酶原颗粒黏原颗粒
细胞器RER、GC、mt、Rib、MV GC丰富,RER、mt
功能合成、贮存、分泌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
【9-3釉质龋各层对比】
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部位病损最前沿透明层表面主要部分最表面
出现几率50% 85-90% 100% 95%
形成原因脱矿脱矿与再矿化脱矿与再矿化再矿化
脱矿程度(硬度)轻度较透明层重最严重较病损体部轻晶体直径25-30nm 增加,50-100nm 10-30nm 35-40nm
孔隙大小较正常增大大小不一增大增大
孔隙容积1% 2-4% 釉柱边缘:5%
中心区:25%
5%
透射光(树胶/喹啉封片)透明暗黑色较透明正常
偏振光负双折射正双折射正双折射负双折射
显微放射透射阻射透射阻射(相对病损体部)进展性龋中宽度宽窄宽恒定,在静止性龋略宽
【13-1白斑&扁平苔藓】
白斑扁平苔藓性质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好发性别男性女性
口腔黏膜病损的表现灰白斑片白色网纹状,白色较淡界限清楚界限不清
常单发对称性、多发性
病理特征过度角化角化层较薄
棘层增生棘层增生或萎缩,锯齿钉突状
无基底细胞空泡变性及液化,上皮下疱形成上皮-CT界清楚上皮-CT界模糊
可伴上皮异常增生较少见上皮异常增生
【16-1舍格伦综合征&慢性颌下腺炎】
舍格伦综合征慢性颌下腺炎
临床表现多为双侧多为单侧
口干、眼干、伴全身结缔组织病导管阻塞症状,进食时加重,50%伴涎石症挤压涎腺,导管内少有或没有分泌物脓性分泌物
唾液腺造影无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分支导管不显影,主导管呈腊肠样
病理腺泡破坏,淋巴组织增生代替腺泡组织浸润炎细胞种类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上皮肌上皮岛形成无
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小叶轮廓保留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小叶轮廓可消失
【17-2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内容物皮脂、毛发、角化物、脱落上皮细胞角化物、脱落上皮细胞肉眼观细腻的牙膏样灰白色豆渣样
囊壁衬里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同左
纤维囊壁有皮肤附件(毛囊、汗腺、皮脂腺)无皮肤附件
【17-3外渗性&潴留性黏液囊肿】
外渗性黏液囊肿潴留性黏液囊肿
好发年龄青少年>50,老年
形成机理外伤致导管破裂涎腺导管受阻,致导管囊性扩张
囊内容物CT支架中黏液聚集,黏液池形成;
伴泡沫细胞、肉芽组织、纤维组织
增生
浓稠黏液
衬里上皮无假复层、双层柱状/立方状
纤维囊壁炎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
早期常无
导管的纤维壁
【18-4间叶性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黏液瘤(OM)/黏液纤维瘤
/颌骨黏液瘤成牙骨质细胞瘤/真性牙骨质瘤
性质良性良性
复发易复发很少复发
恶变/转移局部侵袭性
易种植,一般不转移
膨胀性生长
组织发生牙源性间叶组织牙源性间叶组织
好发年龄20-39,青年10-29,少年、青年好发性别无差异男
好发部位下颌多见
下颌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好发
下颌多见
前磨牙和磨牙区好发
包膜、大小常无包膜有包膜
剖面灰白色、半透明、质脆、胶冻样实性
包绕牙根、质硬、有包膜
实质疏松排列瘤细胞,核分裂罕见有细胞牙骨质,可见嗜碱性反折线
大量淡蓝色黏液基质圆/卵圆钙化团块,类似牙骨质小体
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剩余周边区嗜酸性、未矿化的牙骨质样组织黏液瘤(黏液<20%)/纤维黏液瘤/黏液纤维瘤以及一列/数列排列的成牙骨质细胞
间质富于血管的LCT
临床表现颌骨膨大变形,可伴疼痛
常见牙松动、移位、阻生
下唇麻木
颌骨膨大,可伴疼痛
X线多房性透射影
由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囊状阴影组成
境界不清
境界清楚的阻射团块
周围有带状放射透光区
相关牙根吸收变短,并与肿瘤性硬组织融合
【18-6混合型&组合型牙瘤】
混合型牙瘤组合型牙瘤好发年龄儿童、青年儿童
好发性别男
部位
上下颌骨均可
下颌前磨牙区、磨牙
区多见
上颌切牙、尖牙区多见
包膜多数有
组织结构成分排列紊乱成分排列如同正常牙无典型牙结构典型牙结构
X线不规则阻射影像
形态、数目不一的牙样
物
周围包绕狭窄的放射透光带
境界清楚
常伴阻生牙、牙移位
预后自限性,预后好
【18-7骨化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
骨化纤维瘤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化牙骨质纤维瘤
/牙骨质化纤维瘤纤维结构不良(FD)/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性质良性肿瘤良性瘤样病变
来源牙周韧带(PDL)GNAS1基因激活性突变
好发年龄10-39,少年、青年MFD:25岁,青年PFD:10岁以下,儿童
好发性别女MFD:无差异PFD:女
部位下颌后部单骨性(MFD):颌骨、肋骨、股骨
多骨性(PFD):下肢长骨、颌面部骨、颅骨
包膜有,界限清楚无
剖面实性,黄白色灰白、灰红,质韧,砂砾感
实质富含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细胞性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早期)
小梁编织骨,周围成排的成骨细胞编织状骨小梁,字母样,周围缺乏成排的成骨细胞宽大板层骨
无细胞嗜碱性类牙骨质沉积物
症状颌骨膨隆,颌面部变形
牙移位、咬合关系紊乱
颌骨膨隆,面部不对称
牙萌出异常,咬合关系改变
可伴疼痛
X线境界清楚的单房性透光区
中央区伴有阻射影
纤维多:囊性透光区(前期),边界不清
细骨小梁多:毛玻璃样(后期)
纤维转化为骨样组织:斑块状阻射影
转归保守性术后一般无复发复发多见,1%恶变为骨肉瘤、纤维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