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一、额镜使用法 (2)二、外耳道冲洗 (3)三、外耳道滴药 (4)四、耳部手术备皮 (5)五、耳咽鼓管导管吹张法 (6)六、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 (8)七、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 (9)八、鼻腔滴药 (10)九、剪鼻毛 (11)十、鼻腔冲洗 (12)十一、鼻窦负压置换 (14)十二、上颌窦穿刺冲洗 (15)十三、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清洗法 (16)十四、鼻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8)十五、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19)十六、喉上神经封闭 (20)十七、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21)一、额镜使用法【目的】将光源的光线反射到检查或治疗的部位,利于检查者观察或各种操作。

【适应症】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检查或治疗病人时常用,适用于鼻腔、咽喉、外耳道及鼓膜等部位的照明。

【操作流程】(一)评估1.外置光源的摆放位置。

2.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及心理状态。

3.病人的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外置光源、额镜,其他物品视检查或治疗需要而定。

3.环境:一般在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注意环境清洁及舒适。

4.病人:一般取坐位,上身稍前倾,检查部位朝向操作者;不合作的儿童需由亲属或医务人员抱持,双腿夹着儿童双下肢,用一手将头部固定于胸前,另一手环抱两臂,以防乱动。

(三)操作规程(四)评估1.操作过程病人体位舒适正确及安全。

2.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掌握配合方法。

3.操作过程熟练,正确使用额镜,使反射光线达到理想亮度,并准确到达需要检查的部位,使检查部位视野清晰【相关链接】1.对于不方便到治疗室或检查室进行操作的病人(如病情危重需卧床或意识障碍者等),可使用各式头灯在床旁进行检查或治疗。

2.传统常用的外置光源常为配100W灯泡的专科用聚光灯。

现在医院使用耳鼻喉科多功能综合治疗台,将常用的检查设备集中于一体,其中就备有专用聚光灯,其优点是可随意调整光源位置及方向,便于操作。

二、外耳道冲洗【目的】用水流冲出阻塞外耳道的耵聍、表皮栓或小块异物等,保持外耳道清洁通畅。

【适应症】1.外耳道软耵聍栓塞2.外耳道小异物,如小昆虫,小珠等。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及心理状态,有无耳流脓史。

2.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3.病人对外耳道冲洗的认知程度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盘、外用水流盐水适量(视病人情况而定)、水温计、额镜、光源、治疗碗、30ml玻璃注射器或专用橡皮球、耳科专用棉签、治疗巾、弯盘、纱布。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患儿朝向护士。

(三)操作程序(四) 评价1. 操作过程动作轻柔,病人无自觉疼痛。

2. 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掌握配合方法。

3. 外耳道冲洗干净,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无损伤,外耳道无积水。

【相关链接】1.冲洗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病人不适,甚至以引起恶心、呕吐或眩晕,故水温必须调节至体温相近。

冲洗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2.外耳道的耵聍、表皮栓、活动异物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根据阻塞物形状和有无外耳道或中耳等并发症,临床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大块异物外耳道深部嵌顿阻塞有时需在全麻下取出;硬实耵聍块需滴药水软化后取出较方便;种子类异物不宜滴药水浸泡等。

外耳道冲洗仅是方法之一。

三、 外耳道滴药【目的】1.软化耵聍。

2.治疗外耳道或中耳疾病。

【适应症】 1.耵聍栓塞。

2.中耳炎、外耳道炎。

3.麻醉或杀死外耳道昆虫类异物。

【操作流程】 (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及用药的目的。

2.耳部分泌物情况。

3.病人对该操作的认知程度及自理程序。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棉球(1~2个)、耳科专用棉签、弯盘、治疗盘、滴耳液(按医嘱)、3%过氧化氢溶液、外用生理盐水适量。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侧卧位或坐位,患耳向上。

(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理解操作目的及方法。

3.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链接】1.滴药前必须将外耳道脓液洗净;滴入药液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刺激迷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2.做好健康宣教,对于门诊病人,应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

若滴入耵聍软化液,应事先告知病人滴药后可能有耳塞、闷胀感,以免病人不安。

四、耳部手术备皮【目的】1.使手术野清洁,有利于手术进行。

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耳部手术前准备。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理及意识状态。

2.手术方式、部位、麻醉方式及所需要的备皮范围。

3.耳部分泌物情况。

4.病人对手术的认知程序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理发用品(如由理发师理发不需准备)、3%过氧化氢溶液、外用生理盐水适量、耳科专用棉签、弯盘、皮筋及发夹、梳子、凡士林或发胶、剪刀(必要时)。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

(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解释备皮目的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乐于接受和配合。

3.备皮区皮肤无破损、擦伤等。

【相关链接】1.可请理发师根据手术需要为病人剃发,但护士必须严格把关,检查备皮范围及质量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2.洗澡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

五、耳咽鼓管导管吹张法【目的】1.粗略评估咽鼓管通畅度。

2.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吹张治疗。

【适应症】1.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粘连和咽鼓管不同程度的通气不良者。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配合程序。

2.检查鼻腔、鼻咽的情况,了解有无急性炎症或阻塞因素。

3.检查患侧鼓膜有无穿孔。

4.询问病史,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导管。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咽鼓管导管、棉签、橡皮球,听诊器、弯盘、含有3%麻黄素和2%丁卡因的鼻科专用棉签。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

4.病人:取坐位。

(三)操作程序(四)评价1.操作过程动作轻柔、规范,考虑病人安全。

2.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掌握配合方法。

3.无意外的活动性鼻出血或鼓膜操伤。

【相关链接】咽鼓管功能的检测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

定性方法的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有较精确的仪器设备,如中耳分析仪等。

定量方法无需特殊的设备,但精确度较差,其结果常仅提示咽鼓管的通畅度。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瓦尔萨尔法,波利策法和导管吹张法。

临床上选择检查方法的依据有患者的年龄、病变情况和施治目的。

六、耳郭假性囊肿抽液及石膏固定【目的】1. 抽吸耳郭假性囊肿内积液,判断其性质。

2.保持耳郭囊壁凹陷,为压迫治疗创造条件,减少积液重复发生。

【适应症】耳郭假性囊肿穿刺或穿刺后采用石膏固定方法治疗【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

2.病人对此项治疗的认知程度。

病人对耳郭假性囊肿抽液石膏固定技术的目的、重要性及对耳郭被石膏包裹期间对外观造成影响的认知。

3.耳郭软骨和囊肿处有无红肿等急性炎症情况。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一次性5ml注射器、棉签、小纱布、皮肤消毒液、弯盘、治疗巾、石膏粉、橡胶小碗、金属压舌板、小胶管。

3.环境:清洁、舒适,适合无菌操作。

4.病人:取坐位。

(三)操作程序(五)评价1.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理解石膏固定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病人能复述复诊和拆石膏的时间。

【相关链接】耳郭假性囊肿是指耳郭前面上半部的囊肿样突起,软骨内囊液为浆液样渗出液多见。

局部无红肿压痛。

此病病因尚未明了,但许多学者认为它与局部有意无意的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创伤有关。

文献报道中关于治疗耳郭假性囊肿的方法有穿刺压迫治疗,物流治疗、囊内注药治疗或手术治疗。

七、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目的】1.保持伤口的清洁、引流通畅。

2.为手术做准备。

【适应症】耳前瘘管感染者【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

2.病人对伤口换药的认知程度和伤口的情况(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碗、棉球、小方纱(2块)、0.1%安多福,耳科小棉签、眼科冲洗注射器、胶片引流条、枪状镊、弯盘、3%过氧化氢溶液20ml、外用生理盐水10~20ml、剪刀、胶布、治疗盘。

3.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无菌操作。

4.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便于操作。

儿童需由亲属陪同并吸住保持合适体位。

(三)操作程序(五)评价1.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理解伤口换药的矛盾,知道换药的时间。

2.达到治疗目的。

八、鼻腔滴药【目的】将含各种药物的滴鼻液入鼻腔,起到收缩鼻腔黏膜、消炎、抗过敏或润滑等作用,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适应症】1.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鼻咽炎。

2.鼻腔填塞物抽取之前。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

2.病人对鼻腔滴药的认知程度。

3.病人对药物的了解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弯盘、小方纱、滴鼻药物。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

4.病人:取仰卧头低位或侧卧头低位。

(四)评价1.病人能够配合操作2.病人舒适,鼻腔通气良好【相关链接】1.如果需滴入含抗生素药液,一般先滴收缩鼻黏膜的药液,5~10min后再滴抗生素药液。

2.做好健康宣传,对于门诊病人,应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滴药方法,以便能在家中自行滴药;如应用喷雾型的滴鼻药,按照说明书的方法,教会自行喷药,用左手持药液喷右侧鼻腔,用右手持药液喷左侧的鼻腔,达到治疗的目的。

九、剪鼻毛【目的】1.使手术视野清楚,便于消毒和操作,有利于手术进行。

2.预防术腔感染。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鼻腔、鼻窦手术前准备。

【操作流程】(一)评估1.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理及意识状态。

2.手术方式、部位、麻醉方式及所需要的备皮范围。

3.鼻前庭及鼻腔黏膜情况。

4.病人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及配合程度。

(二)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额镜、光源、弯头小剪刀、凡士林、棉签、纱布、外用生理盐水适量、电动鼻毛修剪器(视条件而定)、3%麻黄素棉条。

3.环境:清洁、舒适、光线充足、利于操作。

4.病人:取舒适坐位(病情不允许坐位者,可予半坐卧位或平卧位),擤净鼻涕,头稍后仰,操作过程微张口,经口平静呼吸。

(四)评价1. 操作过程流畅,考虑病人安全。

2 .鼻前庭皮肤及鼻腔黏膜无损伤,如损伤鼻腔黏膜能正确处理3. 鼻毛修剪干净,鼻前庭清洁。

4. 操作过程与病人有效沟通,病人能掌握配合方法。

【相关链接】1.使用电动鼻毛修剪器操作方便、效率高、对皮肤粘膜损伤几率低,病人基本无不适感,推荐临床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