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一般来说,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部曲式”……【作品赏析】2《We Will Rock You》赏析1.想一想:同学们有没有听过《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是否了解或者知道它的演唱者?2.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We Will Rock You》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
3.播放完一遍后,老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及歌曲演唱者皇后乐队。
作品简介:《We Will Rock You》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歌曲昂扬向上、震撼人心,被大量的体育甚至政治场合借用,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的主题曲。
皇后乐队(Queen):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一支杰出的摇滚乐队,曾创造了一种如歌剧般华美、如史诗般恢宏的音乐。
乐队成员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和贝斯手约翰·迪肯。
4.老师提出问题: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并再次播放歌曲视频。
5.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赏析,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歌曲赏析要点:歌曲节奏鲜明,旋律跳动,使人兴奋、雀跃。
歌曲中整齐的鼓掌声与口号一般的合唱,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拍手、跺脚、和唱。
主唱的声音极富感染力,能让人感受到摇滚乐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
6.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感受摇滚乐的魅力。
《我和你》赏析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老师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陈其钢:旅法华人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曾获梅狄西斯庄园奖、法国“交响音乐大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法兰西学院罗西尼奖、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等。
代表作品有《我和你》《蝶恋花》《走西口》等。
刘欢:中国著名歌唱家、知名音乐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目前仍然在职),曾先后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举办音乐专题讲座。
代表作品有《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弯弯的月亮》《亚洲雄风》《花落花开》《好汉歌》《从头再来》《凤凰于飞》等。
莎拉·布莱曼:英国跨古典与流行的女高音歌唱家,有“歌剧天使”“月光女神”“舞台剧歌后”等美誉。
代表作品有《斯卡波罗集市》《歌剧魅影》《月光女神》《猫》等。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歌曲,师生通过歌曲的旋律、速度和调式,体会音乐所传递的主题,并对听后的感受进行交流。
歌曲赏析要点:《我和你》用优美、舒展的旋律,简单、徐缓的节奏,诠释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第一段是中文,由中国歌手刘欢用温暖、明亮的声音传达出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第二段是英文,由享誉全球的歌手莎拉·布莱曼用国际化的嗓音诠释奥运会属于全世界;第三段是童声合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和平与3和谐;第四段是混声合唱,将整首歌曲及开幕晚会推向高潮。
【课堂互动】刘欢演唱的很多歌曲都被用在影视剧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歌曲,如《弯弯的月亮》《千万次的问》《好汉歌》《天地在我心》等,并分享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课堂小结】本课知识回顾,做“拓展提高”。
第二节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2.把握民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能轻声哼唱《北京欢迎你》情感目标:在欣赏中体会音乐饱含的情感,感悟人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声乐、器乐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特点,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人声演唱视频和器乐演奏视频。
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视频欣赏完后,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声乐声乐就是人的歌唱。
人类歌唱艺术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
由于用歌声来表情达意自由、直接,因此很多人喜欢听歌、唱歌。
2.器乐器乐就是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音高可以比人声更低或更高,表现的音乐形象也更丰富。
不同的乐器演奏给人独特的音乐享受,多种乐器配合演奏的音乐更是妙不可4言。
【作品赏析】《北京欢迎你》赏析1.想一想:除了《我和你》这首歌,同学们还知道哪首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歌曲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北京欢迎你》这首歌。
2.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北京欢迎你》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
3.播放完一遍后,老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及作词者林夕和谱曲者小柯。
作品简介:《北京欢迎你》是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由北京奥组委推出的一首以奥运为主题的歌曲。
这首歌由林夕作词,小柯谱曲,百位明星共同演唱,深受大众喜爱,曾为2009年音乐之声(Music Radio)点播冠军曲。
林夕:中国香港词作家,他所填词的歌曲流传广泛、获奖无数,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
他填词的歌曲作品有《红颜白发》《约定》《左右手》《至少还有你》《红豆》《我》《侧面》《我最亲爱的》等。
小柯:本名柯肇雷,词曲作家、制作人。
曾为电视剧《神雕侠侣》创作片头曲《归去来》;所创作歌曲《生命之风》由那英演唱,并获得第四届东方风云榜中国十大金曲奖。
4.赏析百位明星共同歌唱的《北京欢迎你》视频,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歌曲赏析要点:《北京欢迎你》采用民谣形式歌唱,从北京普通人家的视角展开,不但用热情的音符表达了北京奥运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奥运客人的欢迎之意,还表现了华人音乐人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到北京参与奥运会的积极姿态和真挚感情。
这首歌曲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在音乐电视里融入了很多北京的地标景观,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选景不仅体现了北京的面貌,而且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5.师生交流: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6.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蓝色多瑙河》赏析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②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通过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54.介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
5.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6.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圆舞曲(Waltz):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后用于社交舞会。
它采用节奏分明的3/4拍,旋律流畅,表达轻松愉快的情绪,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课堂互动】欣赏与感受合唱演绎的《蓝色多瑙河》,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将合唱版本与器乐演奏版本进行比较,说说声乐与器乐的不同。
【课堂小结】本课知识回顾,学生选择喜欢的声乐和器乐作品进行欣赏,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第三节课题音乐的情绪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辨听、分析不同音乐所包含的不同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在感受音乐情绪的过程中激活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老师用多媒体播放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画面,并配以“春节序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欣赏并思考: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音乐的情绪是否和画面表达的情绪一致?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课题——音乐的情绪。
6【基础知识】音乐的情绪又称音乐的表情,是指人对音乐作品的特定感知,也就是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