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苯丙素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掌握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2.掌握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3.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
4.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谱特征。
5.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鉴别方法。
6.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理活性。
第一节概述【含义】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 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分类】广义包括:简单苯丙素类—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醛、苯丙酸类(1分子C6— C3 单元)香豆素类(1分子C6— C3 单元)木脂素类(2~4分子C6— C3 单元)木质素类(多分子C6— C3 单元)黄酮类(C6— C3— C6 单元,另章介绍)【生源途径】苯丙素类化合物均由桂皮酸途径合成而来。
第二节香豆素类【概述】香豆素类成分是指一类具有苯骈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物的总称。
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目前发现的约1200种,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如伞形科、豆科、茄科、芸香科、菊科等科属的植物富含该类成分。
【结构与分类】1.性状游离香豆素多为结晶性物质;亦有呈玻璃态或液态。
分子量小的具芳香气味、挥发性及升华性。
香豆素苷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
无挥发性及升华性,也无香味。
2.溶解性具有苷溶解性的一般规律。
但游离香豆素(分子量小)可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
3.内酯环的性质(碱水解)长时间加热香豆素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S 水 小 ) ( S 水大 )应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不能与浓碱共沸(裂解—酚类或酚酸) 侧链有酯键的不宜(碱水解)4.显色反应1.提取 ⑴水蒸汽蒸馏法——小分子游离香豆素的挥发性。
⑵碱溶酸沉法——内酯结构的性质。
⑶溶剂法—溶解性特点——系统溶剂法(石油醚、乙醚、乙醇、水)。
甲醇或乙醇提取,结合溶剂法、大孔树脂法。
2. 分离 单体分离比较困难,一般多用色谱法分离。
极性小、游离态——硅胶吸附分离(氧化铝一般不用)。
极性大、苷——反相色谱(Rp-18、Rp-8)。
【检识】1.荧光:多呈蓝色或紫色荧光,7-羟基香豆素类有较强兰色荧光,加碱后荧光增强、颜色变绿;呋喃香豆素类显蓝色或褐色。
应用:色谱(TLC 、PC )检识。
2.显色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 — 香豆素的内酯环的特点。
三氯化铁反应 — 酚羟基的特点。
Gibb ’s 反应、Emerson 反应 — 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基。
【波谱特征】 1.UV 光谱(1)香豆素类成分的紫外光谱主要有苯环和a-吡喃酮环结构的吸收。
未取代的香豆素在274nm (log 4.03)和311nm (log 3.72O HOO )处分别有最大吸收。
前者由苯环引起,后者由a-吡喃酮引起。
(2)当母核上引入含氧取代基时,常会引起主要吸收峰的红移。
(3)含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在碱液中的吸收峰有显著的红移现象,且吸收有所增强。
2.红外(IR )光谱 呋喃环(C-H )OCOOO COOH O O 876512343175~3025 cm —1(弱小、尖锐的双峰)芳环 内酯环1660~1600cm —1 1750~1700 cm —1(C=O, 最强峰)(三个较强吸收) 1270~1220 cm —1( 强吸收峰 ) 1100~1000 cm —1( 强吸收峰 ) 3.核磁共振(NMR )谱(1)香豆素类化合物1H-NMR 谱特征:①H-3、H-4构成AB 系统,以一组dd.峰出现,偶合常数较大(J ≈9.5Hz), H-3(1H, d. J=9.5),δ6.10~6.50(高场),由于受羰基吸电共轭效应的影响, H-4位于较低场,化学位移较大(δ7.50~8.20 )。
②芳环质子信号受芳环取代影响很大 7-OH 香豆素H-5 (1H,d.J=8.0) δ(低场) H-6 (1H,dd.J=8.0;2.0) δ(高场 ) H-8 (1H,d.J=2.0) δ(高场 ) 5、7-二取代香豆素 H-6、H-8 分别呈现 d 峰, J=2.0~2.5(小、间偶) 6、7-二取代(线型呋喃和线型吡喃)H-5、H-8 分别呈现 s 峰7、8-二取代(角型呋喃和角型吡喃)H-5、H-6 分别呈现d 峰,J=8.0(大、邻偶)③在高分辨谱上能观察到远程偶合(折线型偶合): 5J 3',8 = 0.6~1.0 Hz 5J 4.8 = 0.6~1.0 Hz④呋喃香豆素:呋喃环质子(AB 系统 ,dd.)δ6.70~7.20 (1H,d.J=2.0~2.5)δ7.50~7.70 (1H,d.J=2.0~2.5) 芳环质子 H-5 (1H, s.) H-8 (1H, s.)⑤芳环上甲氧基质子:三个质子的单峰 (3H, s.) ,δ3.8~4.0ppm 。
(2)13C-NMR 谱特征:香豆素母核碳谱的特征信号: C-2 (C=O, s. δ> 160ppm) C-7 (C-OH, s. δ> 160ppm),受羰基吸电共轭的影响 C-9 (季碳,C-O-, s. δ149.0~154.0ppm) C-10 (季碳,s. δ110.0~113.0ppm)C-4 (C=C, d. δ143.0~145.0ppm),受羰基吸电共轭的影响 C-3 (C=C, d. δ110.0~113.0ppm)δC-2 > C-7 > C-9 > C-4 > C-5 > C-6 ≈ C-3 ≈ C-10 > C-8(160以上) (110.0~113.0) (110以下) 4.质谱(MS )特征(1)大多具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M]+,简单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的分子离子峰经常是基峰。
(2)出现一系列失去CO 的碎片离子峰,最主要碎片离子峰是[M-CO]+峰,其丰度可达100%(基峰)。
(3)具有甲氧基取代的香豆素经常出现失去甲基(-CH 3)的碎片离子峰。
第三节 木脂素 O O O H H H 3458O 87651234HO O O H HH A B C123458761093'2'1'【概述】木脂素是一类由二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由于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或开始析出时呈树脂状,所以称木脂素。
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如保护肝脏和降低血清GPT水平、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
【结构及分类】依据组成木脂素的C6-C3单体缩合位置不同及其侧链γ-碳原子上的含氧基团相互脱水缩合等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木脂素。
OO141.性状 多数为无色结晶,一般无挥发性,少数具升华性。
2.溶解性游离木脂素多具亲脂性,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乙醚、氯仿、乙醇),难溶于水,具酚羟基的木脂素可溶于碱水液中。
木脂素苷水溶性增大。
3.光学活性与异构化作用木脂素常有不对称碳原子或不对称中心,多数具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双环氧木脂素),而木脂素的生物活性与其立体结构有一定关系(鬼臼毒脂素-抗癌活性),因此,在木脂素的提取分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酸碱的接触,以防止其构型的改变。
【提取与分离】1. 系统溶剂法一般常将药材先用乙醇或丙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后,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依次萃取,按极性大小分离。
注意:木脂素类在植物体常与大量的树脂状物共存,在用溶剂法处理过程中容易树脂化。
2. 碱溶酸沉法主要用于酚性、内酯结构的木脂素的分离纯化。
注意:避免产生异构化而使木脂素类化合物失去生物活性。
3. 色谱法用于难分离木脂素的分离。
常用吸附剂为硅胶、中性氧化铝,洗脱剂可根据被分离物质极性,选用石油醚-乙醚、氯仿-甲醇等。
【检识】木脂素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检识方法,常用的检识方法主要是针对木脂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基及内酯结构等而进行的检识。
1.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2.Labat 反应(没食子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绿色) 3.Ecgrine 反应(变色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紫色) 【结构研究】木脂素的结构类型较多,这里仅就代表性类型的波谱特征予以介绍: 1.紫外(UV )光谱特征多数木脂素有两个孤立的芳环发色团,其紫外光谱相似,一般在紫外区(200~400nm)出现两个吸收峰: 220~240nm (lg ε> 4.0) 和 280~290nm (lg ε 3.5~4.0)。
木脂素的立体结构对紫外光谱一般无影响。
而四苯代萘类(共轭程度增大)显示特征吸收:260nm ( lg ε> 4.5) 最强峰225、290、310、355nm 强吸收峰2.红外(IR )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区主要显示功能基的信息,木脂素结构中常有的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芳环及内酯环等基团均有相应的吸收峰。
3.核磁共振(NMR )谱(1)1H-NMR 谱特征及应用 ①典型木脂素的质子归属δ1.05 (6H, d.) H-9、H-9’ δ1.78 (2H, m.) H-8、H-8’ δ4.61 (2H, d) H-7、H-7’δ5.96 (4H, s) 亚甲二氧基质子 δ6.82~6.93 芳环质子加尔巴新(单环氧木脂素)②用于鉴别4-苯代萘内酯(上向)和1 -苯代萘内酯(下向)4-苯代萘内酯 1 -苯代萘内酯 H-1处于羰基去屏蔽区,位于低场,δ8.25ppm (较大)亚甲基质子处于苯环屏蔽区,位于高场,δ5.08~5.23ppm (较小) ③用于双环氧木脂素立体构型(两个苯环在同侧或异侧)的判断同 侧 (苯环) 异 侧 (苯环)J 1 2 = J 5 6≈4~5Hz (反式偶合) J 1 2 ≈ 4~5Hz (反式偶合) J 5 6 ≈ 7Hz (顺式偶合)(2)13C-NMR 谱特征①内酯环羰基碳原子位于最低场,δ165~180ppm (最大)。
②其次为芳环质子,δ110~150ppm ,其中连接取代基团的碳原子δ较大。
③烷烃类质子 δ80ppm 以下,其中,与氧相连碳原子较大,季碳δ 较大。
88'OOOO 77'9'C A 5.32 5.52. .8.255.23H HH④甲氧基质子δ55 .7ppm 。
C-1 129.4 C-1′ 129.5 C-2 110.8 C-2′ 111.3 C-3 146.6 C-3′ 146.5 (芳环与氧相连)C-4 144.2 C-4′ 144.3 (芳环与氧相连) C-5 113.9 C-5′ 114.3 C-6 121.2 C-6′ 121.9C-7 38.3 C-7′ 34.5 C-8 40.9 C-8′ 46.5C-9 71.3 C-9′ 178.6 (内酯环羰基)木脂内酯 OCH 3 55.74.质谱(MS )特征(1)多数木脂素可得到分子离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