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概论总结

西方文化概论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 为了应付自然的挑战, 发展出物质的或技术的文化; 为了找出在群体中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乃有社群的文化和各种典章制度; 为了克服自己, 乃有精神的或表意的文化, 如音乐、文学、宗教等.二. 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

文化是社会传承,而不是生理遗传。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三. 西方文化:是西方人为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功能在于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四、文化与文明五、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六、对待文化的态度: 文化相对主义七、世界八大文化体系1、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2、南亚文化体系3、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4、中东阿拉伯文化体系5、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6、拉丁美洲文化体系7、非洲文化体系8、犹太文化体系八、西方文化的组成(23-24)第二章希腊文明第一节. 希腊文明的曙光---爱琴文明一) 克里特文明1.克里特岛的先民(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来自北非(埃及)和西亚半岛(两河流域)2. 米诺斯时代(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1)克诺索斯迷宫二)克里特文明的覆灭(公元前1500)三)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由迈锡尼人创造的文明通常被视为青铜文化。

1. 狮子门2. 黄金面具3. 特洛伊战争四) 线形文字A 和B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古典时期1.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两万年) →农业文明开始→青铜器时代(公元前6000-3000) →众多的民族来到爱琴还地区(亚细亚民族和印欧语系民族)2. 欧洲文明(文化的欧洲和地理的欧洲)的出发点: 埃及的尼罗河; 亚洲的两河流域; 上古的第三大文明是爱琴文明.3.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古典时期)发展阶段: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最早的文明) →迈锡尼文明(早期的城邦文明,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战争)2)荷马时代(多利亚人公元前11-9世纪)3)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世纪)→马其顿兴起(公元前4世纪)4)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公元前2世纪)→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米诺斯时代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克里特岛中央的克诺索斯地区出现了米诺斯文明,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

(三)迈锡尼文明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

第二节迈向文明时代的门槛---荷马时代一.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1.多利亚人入侵2.公元前8世纪建立奴隶制第三节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城邦的崛起1.城邦: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主权国家,就是为了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公民: 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就是一个城邦的公民.2. 领土国家: 领土广阔、包含多个城市的国家。

二. 海外殖民三、法制之邦雅典四、军事之邦---斯巴达1.斯巴达国家的形成(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在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城邦(Polis)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一个殖民地一旦建立起来,很快就脱离了母邦的控制,成为一个在政治方面完全独立的城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城邦多如牛毛。

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古典时期:在希腊各城邦中,最大的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的发展道路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

他们的存在和影响使得古希腊的历史主要围绕它们展开。

希腊本土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相对贫乏曾导致一场大规模的海外扩张。

寻找土地,寻找粮食,寻找矿产金属成为希腊海外扩展的三大动力。

希腊人的这一扩张性“殖民”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勾勒出最早在荷马史诗中描写过的“希腊”人的特征:好奇心强、喜欢冒险、敢闯敢干、不屈不挠、不畏惧未知世界、善于应付挑战。

(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雅典的政治改革1公元前九世纪,雅典进行了修提斯改革,对贵族的权利进行了适当的限制;2此后,梭伦又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政治改革,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3继梭伦之后,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基本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摧毁了传统贵族依凭的氏族秩序;4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雅典的民主制在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顶点,公民不仅一律平等,而且都享有决定国家体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

雅典城邦国:但从政治本质上看,应该说城邦制实行的仍是一个以公民权概念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主权在民”和“人人平等”是它的政体原则,起码在提法和形式上是这样。

公民大会成为最重要的权力机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公民集体决定。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平等权。

斯巴达城邦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斯巴达的历史是城邦政治演进的一大例外,它没有沿着其他希腊城邦所走的古希腊式的民主制道路,而是实行了一种被称为“专制”式的统治,由双国王和贵族元老议事会统治。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另外还有皮里阿西人即边民或邻人;以及希洛人,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

斯巴达的政体形式据说是由吕库古创立的,后者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元老院,同时建立公民大会。

第二: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第三:设立公共食堂,所有的斯巴达人都必须在指定的食堂里共同就餐。

斯巴达的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生产主要由奴隶进行。

闭塞保守和发展缓慢是社会特征,在希腊城邦中可以算是一个较为落后的社会,但是,斯巴达因军队遵纪守法、勇敢坚毅、战斗力强,加上公民素有质朴奉公的献身精神,故能长期在该地区称雄。

2、严格的军事训练3、伯罗奔尼撒同盟(53)四、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1)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2)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3)提洛同盟(三)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五、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战争(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1、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2、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9---公元前394)3、希腊城邦的衰微第四节文化成就一. 宗教(希腊神化)希腊人所信奉的宗教为一种多神教,诸神的仙乡在奥林匹斯山上。

这些神明也是希腊文化特质的象征,阿波罗所代表的太阳神文化,是理性、自制、肃穆、秩序;狄俄尼索斯所代表的酒神文化,是非理性、放纵、冲动、狂乱。

1.宙斯(Zeus):主神(朱比特)2.赫拉(Hera):天后(朱诺)3.波塞冬(Poseidon): 海神和马神(尼普东)4.阿瑞斯(Ares): 战神(马尔斯)在希腊,各城邦均有自己所崇拜的特殊神灵和英雄,同时又对全希腊共同信奉的一些神灵和英雄顶礼膜拜。

较有影响的泛希腊宗教中心至少有三个,即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希腊人求神谕的最重要的圣地)、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通过全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来敬拜宙斯)和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对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的神秘崇拜)。

这些泛希腊中心的宗教活动和集会超越了城邦的界限,成为把整个希腊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除了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和其他体育竞赛活动之外,另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泛希腊宗教活动就是酒神节的狂欢秘祭。

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仪式几乎流行于希腊的所有城邦。

从这种情感宣泄的净化与升华中,产生了古希腊最美丽的艺术形式――悲剧和喜剧。

二、希腊神话与传说(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爱琴海上克里特文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

(二)希腊神谱在“黑暗时代”的末期,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

他们通过一种开创性的编纂整理工作,把一个系统化了的美丽无比的希腊神话世界呈现在走出“黑暗时代”的希腊人面前。

希腊人在追溯自己的家族谱系时也相应地整理出一套神的谱系,因为希腊人相信作为自己祖先的英雄们必定有一个神的起源。

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

按照这种家族起源的解释方式,自然而然地从英雄谱系上溯到诸神的谱系。

三. 哲学(279)1.哲学的三大问题: 存在问题, 知识和真理问题,价值问题.2.重要的哲学流派(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开山祖师)水是万物之源(280)2)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数学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质;灵魂转移(281)3)爱利亚学派色诺芬:存在;逻各斯4)诡辩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5)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把哲学从形而上学转到人生哲学:把确立理性作为自己的目标;把善和真结合起来;独特的施教方法(282)6)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注重思想体系建构,以辩证法为主要方法;理念(284);提出“理想国”的学说:第一个阶层是一理智为导向‘可以做哲学家而只有哲学家可以做帝王;第二个阶层是以情意为导向,可以做军人;第三个阶层以欲望为导向,可以做商人、农民或工匠。

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形体或理念和物质不可分;人是理性的动物,重视中庸之道;人是政治的动物,最好的政体一种介于寡头和民主的国社体制;发展出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逍遥学派;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希腊中最全面的体系。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85)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本原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探讨,从而把哲学的任务理解为认识人类自身。

他看到了人类的一个根本特点: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并能给自然以巨大的影响。

柏拉图最著名的学说是理念论。

他认为在人们感觉到的现象世界的后面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一个比日常经验到的世界更高级的世界。

它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是抽象的、自有永有的、独立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