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一等奖创新教案)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 ——标点符号(知识梳理+真题分析+巩固训练)【高考视角】卷别题干表述设问角度命题指向2019·全国卷Ⅱ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或者直接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或者在比较中辨析其作用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辨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2020·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020·新高考Ⅰ卷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022·全国甲卷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2022·浙江卷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023·新高考Ⅰ卷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在淡出高考全国卷命题多年后,近年又重新被命题者启用,此题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下对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在写作中,也隐含着对考生准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的考查。

【知识积累】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类1.点号是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的符号。

点号又分为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共七种。

2.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二、常见标点符号用法(一)顿号(1)表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确数时必用顿号。

如:①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顿号不能与“和”“或”同用。

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3)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需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二)分号(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如: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三)冒号冒号也是句中点号。

使用冒号应注意以下几点: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说”或“想”的内容,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这类词语用在引文中间,其后用逗号;用在引文最后,其后则用句号。

如果下文与提示语的内容不一致,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提示的部分不是句子的全部而是其中的部分,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如: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如: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如: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4、用于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

5、表引起注意(冒号用于判断词“是”的后面,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是”后面的词语的注意;二是便于在“是”的后面做分条式的列举)如: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6、表示引用;引用语句或诗文,引语前面可以用冒号表示停顿,并指示下文是引文如: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画家描写过黄山的异峰奇景。

(四)问号1、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如: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表设问如: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表反问如: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4、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如: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六)引号的用法表示讽刺和否定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表示特定称谓如:他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民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人民卫士”、“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

表示特殊含义如:她(海伦凯勒)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是不一样的。

特定称谓:如“三八红旗手”“三好生”等,是一种名称;特殊含义:《海伦凯勒》中,她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看”“说话”并非常人的“看”“说话”,只是用心去感受。

它具有特殊含义。

两者有明显区别。

4、表示直接引用如:“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5、表示强调突出如: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七)破折号的用法引出总括性的说明如: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表示突然转变话题如:你画得真好。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突出语意转折如: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表示声音延长如:“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表示解释说明如: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表示补充说明如: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

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如: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表示递进如: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表示说话的中断或间隔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

【真题探究】(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解析:B 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对破折号前的“升华”进行具体解释。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回报”进行具体解释;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的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对上文的总结。

2.(202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_B.乙_C.丙解析:B 乙处,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能再用“等”字了。

3.(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解析:B 原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

前面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项,是解释说明。

B项,是语意的跳跃。

C项,是语意的转折。

D项,是补充说明。

4.(2022·全国甲卷)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遥不可及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完美融合。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具体语境中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B 项,引号起突出强调作用,强调“去不了”,实际上是为了突出现在的科技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原先去不了的地方,现在可以借助科技去亲密接触,这种体验和亲自去是一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