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胎中胎死宫内及存活儿研究

双胎中胎死宫内及存活儿研究

双胎中胎死宫内及存活儿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双胎中一胎胎死宫内及存活儿的实际影响情况展开
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的双胎正面分娩的相关病例资料作为
常规组,再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共选择了70例,每组都为35例。

结果:对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临床异常状况的对比,常规组有明显优势
(P<0.05)。

结论:对双胎中一胎胎死宫内来说,会大大增加各种风险,严重影
响存活儿的生存质量,需要对产前评估加强重视,尽可能做好事前预防。

【关键词】双胎;胎死宫内;存活儿
有相关调查显示,近些年双胎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20年前,这一情况的出现,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有直接关系。

对于双胎妊娠来说,相比较单胎妊
娠发生产时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死亡的概率大大增加。

本文就针对在双胎一胎胎死
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SIUFD)和非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患
者作为对比,观察两组在临床中的实际情况,下面是详细资料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的双胎正面分娩的相关病例资料作为常规组,
再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共选择
了70例,每组都为35例。

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0-34岁,初产妇20例,经
产妇15例;双绒膜双胎10例;单绒膜单胎25例;出生胎龄25+6-38+6。

常规组产妇年龄21-33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双绒膜双胎12例;单绒膜单胎
23例;出生胎龄25+6-37+3。

1.2方法
1.2.1常规组:该组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涉及到的内容有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是否窒息、羊水是否异常、胎盘是否异常、是否小于胎龄。

脐带是否异常等信息。

1.2.2研究组:对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产妇作为研究组开展调查分析,除了常规的内容之外,重点针对新生儿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如:院内感染、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脓毒症、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内容。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来说,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范围的1.5倍,而且常伴随出血倾向。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取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
对比两组新生儿死亡、单绒毛膜双胎、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的对比,发现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研究组,在各项数据比较中,与常规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n(%)]
项目常规组
(n=35)
研究组
(n=35)

P

新生儿死亡
(0.0)
2
(5.71)
-0
.025
单绒262310
毛膜双胎(74.29)(65.71).016.201
小于胎龄儿
4
(11.43)
6
(17.14)
.638
.276
早产儿
30
(85.71)
28
(80.0)
.775
.235
出生体重
1874±3
47
1922±4
80
.442
.470
出生胎龄
32.7±2
.0
33.0±2
.7
.221
.630
2.2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
对两组发生的脑损伤、院内感染、有凝血功能障碍、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出生窒息、羊水异常、胎盘异常以及脐带异常进行比较,明显看出对照组各项数据指标有显著优势(P<0.05)。

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n(%)]
项目研究组
(n=35)
常规组
(n=35)

P

脑损伤8
(22.86)
3
(8.57)
6.
536
0.
005
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
4
(11.43)
1
(2.86)
3.
650
0.
018
院内感染4
(11.43)
1
(2.86)
3.
650
0.
018
凝血功能障碍
6
(17.14)
(0.0)
12
.740
<0
.001
出生窒息6
(17.14)
1
(2.86)
5.
445
0.
01
羊水异常11
(31.43)
3
(8.57)
15
.001
<0
.001
胎盘异常3
(8.57)
1
(2.86)
4.
501
0.
013
脐带异常8
(22.86)
2
(5.71)
9.
063
0.
001
3讨论
作为双胎妊娠的一个特殊现象,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为2-6%之间,其
存活胎儿的死亡率也会达到25%。

发生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现象,会对活胎患病率
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会造成存活儿脑白质坏死、多囊性损害等并发症的出现。


其是双胎共用一个胎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脑损伤、窒息率、羊水异常、脐带异常的情况非常普遍。

导致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等等。

因此,在产前需要密切监测产妇宫内情况,如果存活儿出生
时出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会对新生儿的各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的问题。


有学者研究后提出,发生双胎一胎胎死宫内后,会对活胎的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
原产生消耗,如果凝血物质的消耗超过机体代偿机制时,就非常容易出现凝血功
能异常。

但这一说法还未得到广泛认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新生儿死亡、单绒毛膜双胎、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的对比,发现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研究组,在各项
数据比较中,与常规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有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期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早产,而且双胎一胎胎死宫内发生早产
的概率达到了73.3%,相比较双胎正确孕产妇明显要高。

本次研究的双胎一胎胎
死宫内早产发生率为80.0%,以相关研究结果要高,还需要在后期进一步加大研
究对象样本量。

再对两组发生的脑损伤、院内感染、有凝血功能障碍、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出生窒息、羊水异常、胎盘异常以及脐带异常进行比较,明显看出对照组各项数
据指标有显著优势(P<0.05)。

详情见表2所示。

有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双胎一
胎胎死宫内会对存活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如:语言运动发育异常、脑瘫等。

本次的存活儿脑损伤发生率为8(22.86%),相比较常规组的3(8.57)明
显要高(P<0.5)。

很多学者认为双胎一胎胎死宫内的存活儿,发生脑损伤的问
题与血流动力失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单绒毛膜双胎死亡胎儿血压骤降,与存活
胎儿的血流动力血压差加大,导致存活胎儿发生组织缺血、血氧、贫血等问题,
甚至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总而言之,对双胎妊娠来说,发生双胎一胎胎死宫后会对存活儿的新生期带
来较多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在临床中加强产儿科协作,对胎儿宫内情况和新生儿
的救治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对终止妊娠时机综合评估。

对孕产妇和胎儿、新
生儿的临床指标密切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王恋,林新祝.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后存活儿的近期预后[J].中国当代
儿科杂志,2019,21(09):886-889.
[2]宋晶,陈奕.37例双胎一胎胎死宫内后存活儿预后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01):46-49.
[3]李思慧,龚景进,莫金桦等.单、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比较研
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02):171-1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