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一、大概念:【单元主题】Things in the classroom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涉及“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话题属于确认物品的所属关系。
二、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1.课标说明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关注课程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育人功能。
课程标准对七年级学生的要求:能识别口语语篇中说话者的语调变化,判断意义的变化;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围绕相关主题,用简短的表达方式进行口头交流,完成交际任务;能听懂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简短口头表达,获取关键信息;能根据口头交际的具体情境,初步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选用正确的词语、句式和时态,通过口语或书面语篇描述、介绍事物,表意清晰,话语基本通顺。
2.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由Section A和Section B组成。
Section A部分以听说为主,包括三个对话语篇,都是有关课间教室内的场景,谈论教室内常见物品的有关话题。
同时兼顾语法学习: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询问及辨认物品的所有者的句式,即单复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Are these/those...)及简略回答(It’s...They’re...)。
Section B以读、写为主,包括一个听力语篇和一个阅读语篇。
话题语境在Section A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主要围绕在学校失物招领处认领物品的情景,拓展了相关词汇和主要句型。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目标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初步掌握写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使用含有指示代词的一般疑问句来询问物品的所有者,学会使用表示常用学习物品的基本词汇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来确认物品的所有者。
教学难点: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和用法。
Things in the classroom教室内校园失物招领处3.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多以表扬为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讲。
另一方面,他们小学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一单元的话题对他们也并不陌生,谈论起来也相对较轻松,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会在课堂上分层实施教学任务,力求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做,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素养目标语言能力:能听懂、会说与学习用品和个人物品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能围绕学习用品相关主题,运用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和一般疑问句,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语音、语调、用词基本准确,表达比较连贯。
文化意识:了解失物招领的小常识;学会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并养成照看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养成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
思维品质:能提取、整理、概括失物招领和寻物启事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判断各种信息的异同和关联,并根据上下文进行预测。
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谈论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表达物品所属关系的学习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倾听,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基于“大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共五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活动效果评价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1.掌握并运用有关学习用品的名词以及单复数;2.能听懂并运用一般疑问句(Yes/Noquestions andshort answers)来确认物品的所有者。
1.学生读1a图理解语境,并找出图中的学习用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自然拼读学习school things 的单词,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听完整录音,整体感知对话语境,核对自己的预测,并跟读、分角色扮演,模仿语音、语调;3.两人一组运用目标语言谈论教室里物品的所有者。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参与互动与交流,主动分享个人对该主题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根据需要调整提问方式,进行追问或给予鼓励。
教师观察学生听力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反馈。
教师根据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朗读对话的情况,给予指导或鼓励。
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1.正确使用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2.正确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能够理解其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和用法;3.能够在小组内流利对话来谈论物品的所属关系。
1.通过图片、例句和练习题理解并掌握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的用法;2.学生认真阅读Grammar Focus ,找出语言结构或语义上存在的疑问,并讨论解决;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be动词与指示代词保持一致this/that用is, these/those用are;学生总结一般疑问句的基本结构以及简答;4.小组内练习对话。
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地使用指示代词和物主代词谈论物品的所属关系;观察小组讨论和呈现,把握学生对重点语言表达的学习和内化情况。
第三课时Section B 1a-1e 1.学习并掌握Section B的单词:baseball,watch,computer, game,ID card;2.进一步巩固1.学生匹配1a的单词和图中物品并运用图中物品,两人一组创编新对话;2.学生预览信息并对所听内容预测,听的过程中捕捉并记录关键性信息;3.通过Role-play, 学生两人一组,角色扮演,创编新对话并展示。
观察学生辨认物品时使用语言是否准确,把握学生内化所学内容和语言的情况。
Is this/that your...? Are these/those your...?第四课时Section B 2a-2c 1.能够读懂并理解失物招领和寻物启事;2.能够总结失物招领和寻物启事的格式以及三要素;3.培养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1.学生快速阅读2b,圈出丢失物品;2.学生仔细阅读并观察标题,区分Found 和Lost;3.通过Group work 谈论Found 和Lost的写作要点和格式;观察学生能否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先整体阅读,再搜索关键词,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中是否涵盖了文中包含的内容,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第五课时Section B 3a-3c 1.能够掌握Found 和Lost格式和写作特点;2.能够为自己或者帮助他人写Found 和Lost。
1.完成3a,总结Found 和Lost内容特点和格式;2.学生写一则自己的失物招领或寻物启事(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3.师生共同评价黑板上的短文,从信息的完整性、格式、目标语言的运用、书写规范等方面评价;4.学生两人互评修改,老师进行个别指导;5.学生大声读出他们的作文,与全班同学分享。
作文评价标准:观察短文题目是否符合要求(Lostor found);观察失物招领格式是否正确?有无文末落款?观察是否正确使用相应的目标语言?是否有联系方式?观察在拼写、语法和标点方面是否都正确?观察书写是否规范?(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四、基于“大进阶”的教学评价设计1.假如你是七年级二班的学生Alan Green,你在操场(playground)捡到一个蓝色的书包。
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贴在公告栏,方便失主联系你,你的电话是288-15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假如你是王欣,你在学校操场丢了一块红色的手表,它对你很重要。
你必须找到它。
请根据提示写一则寻物启事,说明情况。
你的电话号码是:7641-67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自评表】请使用下面的表格完成自评和修改。
依据每个问题进行自查,看看结果是“是”还是“否”。
如果是“否”,请记录如何修改以完善自己的写作。
问题是否如果为“否”,如何改进?你的短文题目是否符合要求(Lost or found )? 你的失物招领格式是否有文末落款? 你的失物招领是否包含联系方式?你的短文在拼写、语法和标点方面是否都正确?【写作互评表】请一位同伴阅读你写的短文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之后,请你根据同伴的反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你的短文。
评价指标得分评分标准短文题目是否符合要求(Lost or found )? 5=Excellent 4=Good 3=Acceptable2=Needs Improvement失物招领格式是否有文末落款? 失物招领是否包含联系方式?短文在拼写、语法和标点方面是否都正确?五、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反思本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立各个语篇之间的逻辑联系,重新整合教学思路,建构单元主题框架,找出单元的大概念,统领整个单元。
大概念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的重点和本质。
教师可以借助大概念统领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有效定位教学价值,防止备课、授课时偏离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还要注意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等,选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认知过程和成长过程的评价,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