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募股权基金中国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中国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中国发展历程作者:兰血里昂2008-10-28 15:37 星期二晴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间GDP年均增长率近10%,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

到2007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6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

我国已经摘掉了低收入国的帽子,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市场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典型的表现就是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过多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规模小、比重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目前,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仅占全部融资总量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40%至50%的水平差距很大。

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因而,私募股权基金的引进,将是打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E,是面向特定投资者,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并获利的一种权益性投资。

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在于:第一,私募股权基金专注于投资成长型企业,注重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第二,私募股权基金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基金的筹集、投入、管理和退出等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金融风险。

第三,私募股权基金以资本市场为手段,实现对企业股权的投资和自身资产增值。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期,但现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始于二战以后。

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成立,标志着私募股权开始步入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时期。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从20世纪40年代起步,后几经波折,2006年后重新步入快速上升的轨道。

2007年,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通过415只基金筹集的资金创纪录地达到3020亿美元。

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募集资本1640亿美元,成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私募股权基金市场。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直接投融资领域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私募股权基金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私募股权基金的引入,对于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促进我国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引入PE可以拓宽我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创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壮大。

引入PE一方面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以股权替代债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由于PE专注于投资成长型企业,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引入PE可以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企业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PE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利用其所具有的市场视野和战略资源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和监管体系,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经营业绩,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第三,引入PE可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化解金融风险。

企业高度依赖间接融资,势必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增加,加大金融风险。

引入PE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压力,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

第四,引入PE可以增加投资品种,拓宽投资渠道。

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适合企业和广大居民投资理财的工具和渠道比较少,大量闲置资本集中于银行、保险公司,导致资金的流动性过剩。

企业和居民通过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借助专家管理进行股权投资,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第五,引入PE可以加速我国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借助PE,一方面可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并最终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但现在却到了该冷静的时候了。

这几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来,PE和VC,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在中国掀起的热度,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从新成立的基金的数量、募集资金规模、行业中从业者规模、投资数量、投资额度来看,用“倍数增长”来形容这一两年的爆发一点也不为过。

在经过了为中国PE,VC行业快速发展的短暂欢悦之后,我们发现,我们无法继续乐观,太多太多问题,在发展中的不断出现。

我们无法推却冷静反思、客观看待问题、以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媒体责任,也无法辜负业内许多资深投资人的担忧和对我们的期待,更无法不去正视亲身接触到的大量“问题式”案例;反思是为了发展;冷静是为了让热度更持久;我们希望,可以为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微薄之力;我们希望,可以为那些已经、正在和期待着,通过借力资本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成长企业的长期发展,倾己所能。

这是一个开始,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开始。

(段晓燕)同比募资额增长近5倍人民币基金“大泡泡”?“国内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的募集就像最近北京的天气一样,令人难以琢磨”,富邦汇金董事总经理郝泳九这样淡淡地说道,最近他正在考虑是否要接受朋友的邀请,去募集一支50亿人民币的基金。

据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机构EZ Capital的统计,2008年前5个月共有15支人民币基金成立,涉及金额146.1亿元人民币。

同期募集的外币基金为13支。

而根据Chinaventure去年的研究报告加总显示,去年前半年人民币基金募集金额共约30亿人民币左右,今年同期金额增长近5倍。

让他困惑的,是“一群此前和PE毫不搭界的人”,能把基金做好么?不久前某家会展公司的老总也募集了一支1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尽管是否投资取决于出资人,这家会展公司也不收取基金管理费用,“只是分享投资退出后的收益分成”。

但郝泳九还是觉得这事不靠谱,“从会展到PE,差别太大了”。

在他说这话时,在北京城的东南角,IDGVC的熊晓鸽也认为,“一窝蜂都去做PE”不够理性。

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邝子平则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会使人民币PE基金面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状况:“大量的基金不见了”。

即使是“幸存下来”基金,“启明美国LP们提供的统计数据,1997年是美国整个VC行业平均回报率还过得去的最后一年;1998年之后所有基金的回报都非常差”。

人民币基金加速因为外部宏观经济原因与原有的退出高额回报诱惑,企业资金、二级市场撤出资金与原有美元基金管理团队、新加入的管理人等一道,成为人民币基金成立加速的推力。

6月初,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在公开场合表示,温州有将近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

其背后是中国贸易结构的逐步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生产因素价格的提高。

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出的这部分资金,将流向何方?“资本的特性是逐利,”周德文说,温州6000亿的民间资本下一个关注的方向就是PE领域。

创业板的即将推出成了重要的触媒。

在这个过程中,“做人民币PE相对简单。

”信中利资本董事长汪潮涌认为,理由是资金进去时这类“拟上市企业”已经盈利,要谈的就是价格,这中间的通道是非常透明的。

而且等待期限也相对短,投完以后一年、一年半就可以上市,12个月锁定期之后就能退出。

“期间,很多不是PE的PE机构运作地很好。

”但在赚钱之外,卞华舵认为“中国的部分企业家已经到了由实业投资向资本投资转变的阶段”,杉杉股份前董事长郑永刚就认定自己是投资家而非企业家。

2007年年初,包括远东控股、中国雨润等在内的江苏顶级民企组建了世华联合基金,由中科招商托管。

一位PE业内人士分析,实现“产业和金融”两条腿走路,对中国绝大多数以传统制造业起家的企业来说,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捷径。

尽管很多外币基金的管理人对人民币基金大量出现心有忧虑,却也都纷纷加入这股潮流,因为“谁也不傻”。

国家对某些行业有外资准入政策,据一家欧洲背景的PE机构人士透露,目前即使是中外合作的人民币基金,相关部门也仍然认定为“外资基金”。

这意味着对外资设限的行业,只有“纯种”人民币基金才能进去。

10号文又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执掌盛大风云基金的朱海发说,他接触到的企业90%都选择人民币。

由于红筹结构受限,外币资金注入企业要经过外管局的审批,漫长的等待时间使得很多企业弃外币基金转投人民币怀抱。

很多外币基金都有被“挖角”的经历。

全球性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也使得资金向PE领域汇集。

西安达刚路面设备公司是一家Pre-IPO企业,该企业最近刚刚和一家来自深圳的投资机构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而据了解,深圳这家投资机构最初是二级市场投资的私募基金。

供大于求?此础上求?加速成因是‘聪明钱’,而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扶持外币基金大供大于求?然而,过多的资金对项目追逐的后果在过去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激烈竞争下一些PE机构以高估值投下的企业现在面临着窘境,而更多的资金则要么降低标准,要么无处下手。

郝泳九之所以对直接做PE心存顾虑,“现在好项目太难找了。

”富邦汇金自比是为PE 机构这些挖金矿的人“提供水和服务的”。

现任东方富海董事长的陈玮认为,人民币基金是“总量不足,局部过热”。

太多的钱盯着“有上市机会”的企业,使得投资项目进入成本就会增加,而基金获利的机会相对减少。

但同时,“规模超过10亿元的基金又少之又少”。

陈玮说这是需要规模化的行业,“投10个企业,谁也不知道会有哪几个会成功”。

对众多人民币PE争抢的拟上市资源,一家香港PE机构的人士描述为,“盘子里的肉就那么多”,而越来越多资金盯着这盘肉据清科集团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二季度总共有38支新的VC基金完成募集,其中本土机构新设基金31支,共募集到11.82亿美元的资金。

而在此之前,本土创投单季募集的资金量从未超过10亿美元的高度。

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据估算仅在浙江,目前有200家左右不同类型的PE机构。

中星基金总经理李思川接触过的很多江浙资金,“就都盯着企业上市前的增发机会,”他说,有时候投资成本高得不可思议。

一家中介机构人士说,去年未实行询价制前,同洲电子的定向增发价是2块多。

而今年到了三一重工定向增发时,“我们认为28块的价格已经是底线,但有些资金最后是以40块的价格进去的,结果全线套牢。

”横店资本总裁曾鸣说,“好项目的投资风险太大。

”在资金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好项目就有了很高的议价能力。

“我们不投的那些项目,还是会有别的PE进去。

”业内另外一家人民币PE人士说,他们去年看过内蒙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当时谈的市盈率是8倍”,他们最终没有投,“这家企业所处行业上市时会受到限制,而且企业本身在发展早期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