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公共关系与经济体制改革,公共关系与政治体制改革,公共关系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入,公共关系与生活方式变革,公共关系与对外开放等论述。

关键词:改革发展未来
正文:
公共关系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纵观西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无外几个历史条件:第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第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第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第五,相关学科理论的成熟。

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都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的迅速兴起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深化发展的可能性。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它的专业发展才刚刚开始,还谈不上深入的总结,但是市场发展和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不断地向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公共关系与经济体制改革
虽然中国公共关系专业市场的真正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我并不同意所谓中国的公共关系专业水平很低,很不成熟的观点。

我以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主体客户群是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和一小部分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中国企业,它们对于公共关系的认知和专业要求是一流的,是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在高标准严要求下,专业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在不断成长和成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表现了出来。

由于政企分离的逐步完成,国家将人财物、产供销等过去管得过于集中的各项权力逐渐还给了企业,使企业从万事不求人的自然经济状态下走出来,必须以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的身份进行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从专业机构的角度看,全球排名前10位的公关公司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在和这些公关行业顶尖高手同台竞技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专业机构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专业上的成长也是一日千里。

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一些基本专业服务能力,例如传播管理、媒体关系管理、危机管理、会议管理、数字媒体传播等等,已经处在世界的先进水平,并不比美国和欧洲差多少。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表现了出来。

由于政企分离的逐步完成,国家将人财物、产供
销等过去管得过于集中的各项权力逐渐还给了企业,使企业从万事不求人的自然经济状态下走出来,必须以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的身份进行市场竞争。

由此,他们就必须采用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经营观念——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与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会带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全体公民都是政府的雇员,政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管理国家一切事物。

现在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工商企业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人,大批的合资、独资、个体、私营的企业出现,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组织网络来与公民沟通,政府公关的迫切需要也提了出来。

即通过公关活动广泛吸收人民群众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又要为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已经注意到公共关系的作用,经常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的立场进行宣传。

党的十六大将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到政治文明的高度,对政府公共关系提出了更高的任务。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而要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一座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以增强政府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

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公共关系的一种表现。

从公共关系角度看来,政府亦是社会组织,政府的公众就是人民群众,政府如何通过各种传播活动达到与人民群众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目标,就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

为此,各种社会组织必须学会利用公共关系的原理、法则,运用沟通技术,使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畅通无阻,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需要公共关系。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它不仅仅是一种体制的简单更新,而且是人们之间深层的利益调整,它必将引起社会的“阵痛”,从而产生各种不稳定因素。

当前在中国,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因此,我们需要公共关系的帮助,正确处理和协调不同的社会关系,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安定团结。

三、公共关系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传入
现代管理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大量传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不断创新,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出现。

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它不仅仅是一种体制的简单更新,而且是人们之间深层的利益调整,它必将引起社会的“阵痛”。

在调整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越来越成为明显的社会思潮。

这是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壮大的思想基础上。

四、公共关系与生活方式变革
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地区开始从贫困向小康过渡。

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恩格尔指数不到20%,所以显得相当富裕。

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域开始进入小康状态。

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已达到47%,城市则达到了37%,北京甚至达到了33%,已经跨入了小康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对众多非生活必需品,就有了较大在选择自由。

特别是住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和旅游、文艺演出等精神消费,示范展示,引导消费就成了企业公关争取顾客,创造市场的重要内容。

五、公共关系与对外开放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企业没有对外贸易权,进出口贸易统统由外贸部一家总代理,因此也没有国际公关的必要。

现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许多企业有了外贸经营权。

所以,通过国际公关在外国公关心目中树立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形象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10年前中国的公共关系实践是比较简单粗放的,主要就是媒体传播管理和会议管理两个部分,但是最近若干年以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的日渐成熟和专业机构的成长,专业发展无论是在服务内容上,还是在服务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很低,除了质量原因,也与我们对外公关工作不力有关。

展望未来,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公共关系专业发展来说,有两个重要特征或者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关系的重要市场,这也是国际公司最近几年在中国大肆扩张的核心原因。

失去中国市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灾难,而这个趋势势必极大地推动专业程度的快速发展。

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重塑媒体格局,从而也从根本上改变公共关系行业的格局。

这将是中国公共关系从业者们历史性的机遇。

中国在互联网发展的许多方面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我们的网络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对于公共关系行业来说,其沟通方式和传统媒体存在巨大的差异,基于互联网的声誉管理、传播沟通乃至营销推广,从受众到内容到效果评估对所有人都是全新的课题,大家基本上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我们把握好机会,在数字媒体传播领域建立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完全可能的。

就我个人所知,以蓝色光标、迪思、宣亚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公司在数字媒体传播上的实践已经远远超越国际公司。

在这个领域,我们不仅仅拥有业务规模的优势,还同时拥有专业优势。

数字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公关公司毋庸置疑的蓝海,谁在这片新的海洋中的专业发展具备更强的能力,谁就拥有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