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

医院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

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
编辑课件
16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医院物品的危险性分类是根据物品污染 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病人可能引发 感染的机会或造成的危害程度而划分的。
为便于制定各种污染器材、设备、物品 等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将医院用品分 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 低度危险性物品三类。
编辑课件
19
低度危险性物品
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 受到一定量致病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 的物品。这类物品或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 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包括一般诊断用 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以及生活卫生用 品和医院环境中的物品如毛巾、脸盆、痰 盂、被褥、桌面、床面、地面、墙壁等。
编辑课件
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 法。
灭菌剂:用于关键性医疗设备灭菌的化学 制剂。灭菌剂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且灭 菌保证水平至少达到10-6。
物理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 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
化学灭菌剂包括:戊二醛、环氧乙烷、过 氧乙酸、过氧化氢、乙型丙内酯等。
编辑课件
13
高效消毒方法
编辑课件
2
前言
感染性疾病科:
是对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做到传染病的早 发现、早隔离、早救治,对需要留院观察的病例 及时转送到辖区内设置隔离留观室或隔离病房的 医疗机构内。
设有一定床位的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大内科的一 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业务科室。承担各种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医疗救治任 务。为各类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专业咨询 和指导,同时参与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等院内感 染防控工作。
医院消毒隔离及 职业安全防护
编辑课件
1
前言
2009年9月,卫生部颁布了《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 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二级以上综 合医院都要建立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科和/或预检筛查室的功能定位: 预检筛查室: 将防控传染病的关口前移,履行预防为主、有效
防范的职能,对就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初 步检查,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安全转送到设置传染 病门诊的医疗机构。
编辑课件
7
消毒合格标准
对标准试验菌的杀灭率达到99.9%以上
对自然污染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为 消毒合格
编辑课件
8
灭菌合格标准
国际上以灭菌保证水平作为灭菌合 格标准,并与10-6作为指标 。
编辑课件
9
隔离
隔离(isolation) 是采用各种方 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 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编辑课件
6
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 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消毒剂为化学成分、生物成分和金属离子 配制的各种制剂。
包括用于人体、用于食品、用于生活饮用 水、用于医疗器械、用于空气、用于环境 及物体表面、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用 于游泳池水、用于医院污水和用于污染物 的各种消毒剂。
随时消毒:是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 所实施的消毒措施。对病人排出的带有病 原体的吐泻物、分泌物、或受其污染的环 境、物品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 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
编辑课件
22
消毒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机械除菌、热力灭菌(干
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消毒、微波消 毒、电离辐射消毒。 化学消毒方法:选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 法,常用的消毒剂有:醛类、烷基化气体类、 含氯(溴)类、过氧化物类、醇类、碘类等。
编辑课件
10
传染源隔离
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传染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病人分开或 将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 下称为隔离。
编辑物的杀灭能力, 将消毒方法分为四种作用水平:
灭菌 高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编辑课件
12
灭菌方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方法。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 消毒的消毒剂。 高效物理消毒方法:常用的有紫外线消毒。 高效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二 氧化氯等.
编辑课件
14
中效消毒方法
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 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 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 的制剂。
中效物理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等。
中效消毒剂包括:碘类、醇类、酚类 消毒 剂等。
编辑课件
15
低效消毒方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方法。 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
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通风散气、冲洗等
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包括:洗必泰、新洁尔灭、中草
编辑课件
3
前言
医疗实践中实施适宜有效的消毒隔离和防 护技术:
可以阻断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 确保医务人员工作安全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编辑课件
4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 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 无害化。
编辑课件
5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 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 无菌状态。
编辑课件
17
高度危险性物品
是指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内部 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 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包括手术器械和用品、 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 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 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 检钳等。
编辑课件
18
中度危险性物品
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 组织内。包括体温表、口罩、呼吸 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 镜、气管镜、餐具、茶具、胃肠道 内窥镜、便器等。
20
消毒的种类
根据实施消毒目的的不同,通常将消毒分为 两大类。
预防性消毒: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对可 能受到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污染的 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源 的场所及其病原体污染所波及的环境和物 品进行的消毒。
编辑课件
21
消毒的种类
根据传染源是否持续存在和实施消毒时间的 不同,把疫源地消毒又分为:
编辑课件
23
消毒方法的选择
(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 灭菌方法。 (2)根据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 毒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 消毒时方选化学消毒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