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刘磊)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刘磊)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
彩虹中学刘磊 2009.11 1.教材分析:
乐音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学生们对声音最直观的感觉是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并在描述上是不准确的,这种先前的认识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干扰。

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响度和音调有正确的认识(区别先入为主的非准确认识),音色较为抽象,学生只要能利用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不同人发声不同就可以。

噪声,学生也都有感性的认识,但其防治的方法与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有关,从因果关系上讲学生易懂、易理解。

区别是乐声或为噪声的辩证关系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因此要以例来引证,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2.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认识,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正确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3.1.1了解声音的特性。

3.1.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1.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2过程与方法
3.2.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2.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价值观
3.3.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3.3.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4.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5.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7.版书设计:
一、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3、响度与振幅有关
二、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
2、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

3、音调与频率有关
三、音色
1、音色:声音的特色。

2、决定因素: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