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由于原旧路建设时间较早,加之近几年大吨位超载超限车辆不断增多,目前旧路状况很差,路面病害十分严重,无法适应今后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公路由于通行能力差,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因此改扩建是必要的。
1.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2.工程主要规模
3.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于2013年7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主线主体工程于2014年10月31日交工通车。
经过15个月紧张施工,于2014年9月17日交工通车。
二、项目批复情况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
1、下处理变更
1.1.K10+041.509-K10+072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10+041.509-K10+072路段原设计为旱田清表30cm,换填土场土。
由于该路段处于低洼位置,路基清表后,发现基底无法压实,经挖探坑后发现此处地表下1.5m内土质为淤泥,无法压实。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除淤泥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见会议纪要。
1.2.K48+600-K48+850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48+600-K48+850路段原设计的软土地基处治宽度为旧路坡脚外6米、挖除淤泥1.4米、换填1.6米中粗砂,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4m,采用石渣回填1.6m ,处理宽度12m。
见会议纪要。
1.3.K49+375-K49+575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49+375-K49+575路段段原设计是清表0.3m,宽度12.89m回填土方。
在清表30cm施工后发现清表基底为淤泥质土,经挖探坑后发现此处地表下0.7m内土质为淤泥,无法压实。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0.7,采用石渣回填0.9m ,处理宽度12m。
见会议纪要。
1.106.K50+025-K50+475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0+025—K50+475路段原设计的软土地基处治宽度为旧路坡脚外4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中粗砂,沟宽5米、挖除淤泥1.3米、换填1.5米石渣,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5m。
见会议纪要。
1.107.K50+475-K50+729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0+475-K50+729路段边沟挖出淤泥深度1.5m,回填1.7m;草地挖出淤泥深度1.4m,回填1.6m,累计处理宽度5m。
路基清表后,发现基底无法压实,经挖探坑后发现此处地表下 1.5m 内土质为淤泥,无法压实,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1.5m。
见会议纪要。
1.108.K52+720-K52+820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2+720—K52+820路段原设计的特殊路基处理宽度为旧路坡脚外4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石渣,沟宽5米、挖除淤泥1.4米、换填1.6米中粗砂,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5m。
见会议纪要。
1.109.K53+030-K53+436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3+030—K53+436路段原设计的特殊路基处理宽度为旧路坡脚外4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中粗砂,沟宽5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石渣,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5m。
见会议纪要。
1.110.K53+436-K53+625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3+436—K53+625路段原设计的特殊路基处理宽度为旧路坡脚外4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石渣,沟宽3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中粗砂,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5m。
见会议纪要。
1.111.K53+775-K54+000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3+775—K54+000路段原设计的特殊路基处理宽度为旧路坡脚外3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石渣,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
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m。
见会议纪要。
K54+000—K54+390路段原设计的特殊路基处理宽度为旧路坡脚外6米、挖除淤泥1.4米、
换填1.6米中粗砂,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
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
质粘土。
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4m,采用
石渣回填1.6m ,处理宽度12m。
见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