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6(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强奸致人死亡的B.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C.抢劫致人死亡的D.拐卖妇女,造成被拐卖妇女死亡的ACD项中致人死亡的,都是结果加重犯,升格法定刑处罚。
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B项正确。
2.甲从事校车业务,负责接送蓝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下学。
甲驾驶的车辆额定载客16人,但是在蓝天幼儿园开亲子运动会时,甲驾驶校车接送了40位小朋友和家长到幼儿园,严重超过额定载客人数。
甲的行为构成( )A.重大责任事故罪B.危险驾驶罪√C.交通肇事罪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甲从事校车业务,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成立危险驾驶罪,B项正确。
3.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刑法修正案(九)》实施以来,从事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现象大幅减少。
这一变化反映了刑法的( )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威慑机能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刑法具有规制机能、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
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
本题中,刑法扩大了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将从事客运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从而降低人们从事该行为的概率。
本题体现了刑法的规制机能,A项正确。
4.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是( )A.结果说B.目的说C.动机说D.构成要件说√理论上关于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不一,有结果说、目的说、构成要件说。
通说采取构成要件说。
构成要件说认为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
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具备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属于犯罪未遂。
D项正确。
5.《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该条规定了故意杀人罪的( )A.修正的犯罪构成B.标准的犯罪构成√C.派生的犯罪构成D.加重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指以标准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因为具有较轻或较重的法益侵害程度而从标准的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
本题中对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属于标准的犯罪构成,是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杀人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B项正确。
6.以刑法是否以量刑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节可分为( )A.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B.减轻情节和从轻情节C.减轻情节和加重情节D.从轻情节和从重情节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量刑情节作不同层次的分类。
其中,以刑法是否就量刑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量刑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A项正确。
7.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A.10年√B.11年C.13年D.15年《刑法》第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A项正确。
8.死刑立即执行的执行机关是( )A.监狱B.公安机关C.检察院D.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死刑立即执行的机关为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D项正确。
9.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对其( )A.不认为构成犯罪√B.认为构成犯罪但免予处罚C.认为构成犯罪但由家人强制治疗D.认为构成犯罪但减轻处罚《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因此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即使造成危害结果,也不认为构成犯罪,A 项正确。
10.绑架罪是( )A.行为犯√B.结果犯C.状态犯D.危险犯绑架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劫持他人并把他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或者将他人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完成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即构成既遂。
11.甲未婚生子,担心自己无法养活儿子,于是清晨将儿子包裹好之后放到福利院门口离开,希望得到福利院对儿子的救助。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遗弃罪√C.构成虐待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本题中,甲作为母亲,具有扶养儿子的义务,但是甲拒绝扶养,将其丢弃在福利院门口,甲的行为成立遗弃罪,B项正确。
12.安乐死在我国是非法的,一般论处的罪名是( )A.故意杀人罪√B.故意伤害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安乐死在我国仍属非法。
应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人或者其亲属的请求,为免除所遭受的极端痛苦而无痛苦的致其死亡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A项正确。
1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罪过形式是(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但是当司法机关责令其说明来源时,其主观上不愿意说明而加以拒绝。
因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C 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4.下列行为中,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是( )A.某国有公司经理通过班子会决定,将本单位公款30万元以本单位的名义借给其他单位使用6个月B.某村委会主任将国家拨款建设美丽农村的10万元资金借给兄弟炒股用1个月√C.某教育局局长挪用教育经费50万元用于开办公司,2个月后归还√D.某国有公司经理将本单位公款20万元借给姐姐买房使用,2个月后归还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A项是单位决定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不是归个人使用,不成立挪用公款罪。
D项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但未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但是2个月后归还了,不是超过3个月未还,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BC项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的,没有挪用时间的限制,炒股、开公司都是进行营利活动,所以即使1个月、2个月后归还了,也构成挪用公款罪。
15.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犯罪的是( )A.非法行医罪B.医疗事故罪√C.贪污罪√D.徇私枉法罪√非法行医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都可以成立非法行医罪。
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医务人员。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BCD项正确。
16.继续犯的主要类型包括( )A.持有型犯罪√B.不作为犯罪√C.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D.手段行为和结果行为有牵连的犯罪继续犯主要包括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毒品罪)、不作为犯罪(如遗弃罪)、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如非法拘禁罪),ABC项正确。
D项是牵连犯的特征,不是继续犯的类型,D项错误。
17.下列情形中,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自首的是( )A.单位集体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B.单位负责人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C.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D.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
ABC项正确。
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D项错误。
18.下列关于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幕信息主要围绕上市公司本身的信息√B.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中所利用的信息一般属于资产管理机构、代客投资理财机构内部的商业秘密√C.二罪侵害的都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和股民的合法权益D.二罪的法定刑相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侵犯的利益不同。
内幕交易行为侵犯的是社会公众投资者和股民的合法权益,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交易行为主要损害资产管理机构的客户的利益。
C项说法错误。
ABD项说法正确。
19.抢劫罪的既遂标准是( )A.完成抢劫行为B.抢到财物√C.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伤害√D.将被害人置于行为人的控制之下抢劫罪的既遂标准有两个:抢到财物或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伤害,满足任一标准,抢劫罪即达到既遂。
未抢到财物,也未对被害人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不成立抢劫罪既遂。
BC项正确。
20.下列行为中,属于徇私枉法行为的有( )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B.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D.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刑法》第399条第1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ABC项都是徇私枉法的行为。
D项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行为方式。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必须是人的具体行为,而且必须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这是在罪刑法定原则制约下,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
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只有同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时,才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