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0(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2016年单选12)甲在封闭的居民小区内醉酒驾驶,拐弯时因采取措施不当,将人行道上的2人撞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2.(2006年单选10)甲在生产作业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供电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烧毁厂房,致3名工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失火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甲的行为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选C项。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的关键是: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所要求的过失是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而不是履行职务、职责中的过失。
甲的过失发生于生产作业期间,故甲的行为不构成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此外,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根据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之一,即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处理原则,甲的行为也应当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3.(2010年单选15)某矿井在开采中瓦斯浓度超标,工人向矿主反映。
矿主拒绝解决问题,并威胁不干活即开除,要求工人继续采矿,致3人窒息死亡,5人重伤。
该矿主的行为应定为( )。
A.重大责任事故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矿主威胁工人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继续采矿,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可见,选D项。
不选A项的理由: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关键区别是客观表现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表现是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客观表现是不听规劝,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A项表述的情形不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表现。
不选B、C项的理由:强令违章冒险作业过程中,会发生致人死亡等后果,但只要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并强令违章冒险作业,就以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论处,不另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如果不是发生在特定场合,才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可见,不选B、C项。
4.(2016年单选13)甲将面粉制作的小丸冒充消炎药卖给某药店,获利巨大。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D.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可见,选D项。
5.(2005年单选16)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
王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经营罪B.走私普通货物罪√C.收购赃物罪D.偷税罪走私普通货物罪,包括以下5种方式:瞒关(隐瞒不报)、绕关(从非海关关口进出)、闯关、变相走私(《刑法》第154条)和间接走私(《刑法》第155条)。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境的货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间接走私,按照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
可见,选B项。
6.(2006年单选19)在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 )。
A.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B.以武装掩护走私罪定罪处罚C.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D.以走私普通货物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据此,选D项。
7.(2007年单选16)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20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偷税罪B.走私罪C.诈骗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A项表述的偷税罪的罪名已经改为逃税罪。
本题表述中,甲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其目的在于偷逃关税。
另据《刑法》第153条规定,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可见,选D项。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和逃税罪区别的关键是客观表现不同。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客观表现是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逃税罪的客观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并实施偷税行为。
可见,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排除A项。
走私罪包括各类走私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仅为走私罪的一种,因此直接认定为走私罪过于宽泛,故不选B项。
8.(2011年单选10)甲在香港购买一批香烟,隐藏于免税货物中从海关入境。
该批香烟偷逃关税8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逃税罪B.非法经营罪C.走私普通货物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法》第154条规定,下列走私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1)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2)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据此,本题表述中,甲将一批香烟走私入境,且偷逃关税8万元,达到了税额较大的标准,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可见,选C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因为甲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而逃税罪侵犯的客体则是税收制度,不包括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此外,甲偷逃关税的结果是作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情节加以考虑的。
可见,不选A项。
甲的行为不属于非法经营的范围。
可见,不选B项。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对象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获得的收益,其目的是避免被司法机关追缴,而本题表述中,甲是将自己从香港购买的一批香烟,隐藏于免税货物中从海关入境,其目的是逃避海关监管从而偷逃关税。
可见,不选D项。
9.(2015年单选11)空姐甲长期在国外购买化妆品,经无申报通道携带入境,交由其表妹在网店销售,偷逃高额海关关税,获利数额巨大。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逃税罪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C.非法经营罪D.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甲违反海关法规,经无申报通道非法携带化妆品入境销售,偷逃高额应缴关税,其行为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特征,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故选B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因为逃税罪的犯罪主体是身份犯;仅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而甲并非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可见,不选A项。
甲的行为不符合上述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表现,不构成非法经营罪,故不选C项。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经营的,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可见,甲的行为不符合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客观表现,不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故不选D项。
10.(2014年单选14)下列行为中,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税务局局长甲,要求辖区内的公司为该局建设办公楼提供财物支持B.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乙,在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收受他人财物C.已离职的工商局局长丙,收受刘某的钱财,要求被自己提拔起来的工商局副局长停止对刘某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的查处D.已退休的卫生局局长丁,与朋友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利用这一职务在采购物资时收受回扣归自己所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从事业务的人员。
D项表述中,丁虽然原为国家工作人员,但退休后与朋友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职务便利收取回扣,此时丁是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出现的,符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特征,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故选D项。
A、B项表述构成受贿罪,C项表述构成受贿罪中的斡旋受贿。
11.(2010年单选10)甲伪造10万美元后,出售了其中的5万美元假币,还剩5万美元假币没有出售。
对甲的行为应( )。
A.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以伪造货币罪与出售假币罪并罚C.以出售假币罪定罪处罚D.以伪造货币罪与持有假币罪并罚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运输、出售、持有、使用的,不是数罪,只定一个伪造货币罪。
行为人购买假币(即没有伪造货币的行为)后又出售、运输所购买的假币,直接以购买、出售、运输假币罪论处(选择性罪名)。
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但是没有伪造、运输、出售行为的,仅以持有、使用假币罪一罪定罪处罚。
本题表述中,甲伪造货币而持有货币,持有行为被吸收,只定伪造货币罪。
至于甲后来又出售的,也不单独定罪,只定一个伪造货币罪。
可见,选A项。
12.(2013年单选11)甲伪造人民币100万元,后运输至外地出售,获赃款10万元。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应以出售、运输假币罪定罪处罚C.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D.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吸收犯。
《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据此,选A项。
13.(2013年单选18)甲公司的董事长乙,指使公司经理丙欺骗银行,使公司获得贷款800万元用于经营。
但因经营不善,造成银行50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
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乙、丙构成共同犯罪,乙是主犯B.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C.甲公司不构成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D.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是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甲公司的行为构成骗取贷款罪而不是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表现在:骗取贷款罪的行为人打算日后归还贷款,而贷款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本不打算归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