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里仁篇教学设计

论语里仁篇教学设计

《论语.里仁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习《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三、汲取“君子”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

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
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

(板书:君子)
(从“绅士风度”引出“ 君子之风”,简单比较,激起学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组内讨论。

每个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研讨。

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

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

2、组内对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解释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3、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解答。

三、小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1、每个小组先范读,正音,再带领大家齐读。

2、解释本章的含义。

师结合板书(仁德、道义、见利思义、见贤思齐、讷言敏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其他同学交流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升
(一)总结君子的特点。

其一,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仁德。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其三,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讷言敏行,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

一部《论语》关于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共
有80 多处。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了解君子的特征。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君子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为君子。

(二)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论语》,做到了学以致用!《论语》不是
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

程子说:“如果读了后自己的言行和品德没有什么改变,相当于没有读。

”所以,同学们每读一章,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如何学以致用。

五、巩固检测,拓展升华
1、出示小黑板,按原句填空。

学生在课堂本上填空,指一生上黑板写。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创设具体情境,学以致用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 你出去一定要会说话,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反驳他?
3、拓展升华: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 年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一定
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认识孔子。

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从经典中汲取营养,
做有根的中国人。

课后,请各小组继续研究“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下节课研讨。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