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伦敦语言学流派
第三部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
第一部分 概论
一、伦敦语言学流派的兴起
1、英国语言学的发展
从11世纪开始,英格兰开始有了自己的标准语言—英语。早在15、 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英语研究已在英国本土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 趣。正音学、词典学等合乎规范化要求的学问首先发展起来。
19 世纪末,出现了像亨利· 斯威特(Henry Sweet,1845- 1912) 那样的语音学家,他的《语音学手册》(1877)被誉为“教会了欧 洲人语音学,使英国成了语音学这门现代科学的发源地。久负盛名 的丹尼尔· 琼斯(Daniel Jones,1881- 1967)继承了斯威特的工作, 成了英语语音学和普通语音学的先驱。
总结
优点:韵律分析和音位分析都考虑到基本相同的语音事实。但 是,在材料归类和揭示材料的相互关系上,韵律分析就显得优 越得多。韵律分析能够在各个层次上发现更多的单位,并且力 图说明这些不同层次上的单位相互关联。这是语音学上的一大 进步。 缺陷:1、弗斯从未全面、系统地阐述过自己的理论,他的论 文之间缺乏一种有机的联系,人们很难找出其理论模式之间的 相互关系。 2、弗斯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术语或范畴来使各个层次 上的描写相互联系起来。 3、其文章意思模糊,文字晦涩,很难读懂。
音学与语言学,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第一任语言学教授弗斯 (Firth)为首的语言学派。因弗斯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故以 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作“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语言学派的发展过程是对前人的语言学思想的传承和后 来者的继承和弘扬。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意义”思想是伦敦语言 学派的思想源泉,弗斯的情景语境理论是伦敦语言学派存在的
举例如下:
以汉语汉语普通话音节[nan](南)为例:
南的音节有两个n,有一般认为, 这两个[n]可归并成同一音
位/n/。但节律音系学认为第一个[n]位于音节开端,它与鼻辅
音[m]和其他辅音相对立,组成音节首位系统;第二个[n]位于 音节结尾, 它只与鼻辅音[ŋ]相对立,组成音节尾位系统。这
两个[n]分别为两个不同的音声单位。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伦敦语言学流派
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 弗斯的语言观和语义学 弗斯的韵律分析 韩礼德和系统语言学概况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
本章内容共分六小节,根据每小节所讲内容,将这六小节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概论
第二部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
人物简介
1925年,韩礼德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青
年时期,他就读于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 文学,并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47-1950年,他来到中国深造,先后跟 随北京大学的罗常培先生和岭南大学的王力 先生学习,并获益很多。从中国回去后,他 进入剑桥大学读博,研究方向是中国14世纪 汉语北方话译述的《元朝秘史》的语言分 析,导师是弗斯。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剑 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 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 罗毕大学任教。 1955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 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6年,他发表了《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 一文,标志他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
基础,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对伦敦语言学派的语言学思
想的发展。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更是一个语言研究不断 逼近语言本质的艰难过程。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
1、人物简介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
(B.K.Malinowski,1884- 1942) 原籍波兰,1910 年入伦敦经济政 治学院研究人类学,从1924年起, 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和伦敦经济政 治学院,1938 年移居美国,在耶 鲁大学任人类学教授直至去世。
(2)不同意索绪尔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他认为语言既不是唯理主义认为的是先天的、自然的,
也不是行为主义认为的完全是后天的、学习的,语言
既有先天成分,又有后天成分。 思考:如何完善弗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观 点?
弗斯的语义观
弗斯继承了马林斯诺夫斯基的“情景意义”的概念,并创造 了新的语义理论。表现为: (1)扩展了马氏的“语境”范畴,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
第二,有些音不是单义,而是有一个“意义范围”。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语音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则不
能称之为一个词,应该认为是同音的两个词。以汉语“花”一
词为例: A、她很喜欢花。 B、这本书花了我十元钱。
对以前观点的修正: 《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一文区分了两种语言使用情景, 在此书中,他宣布书面语言或文学语言也不是思想表达,其意 义也取自语言环境。“一切词的一切意义都来自于亲身经历。”
理论。
(2)特别强调意义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语境中的功能” 这一说法。
典型语言环境
弗斯对语言进行社会学研究是从意义着手的,此处的意义 除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外还包括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弗斯把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除了
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 事的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 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2、伦敦语言学流派
英国理论语言学的创始人是与琼斯同时代的约翰· 鲁珀特· 弗斯
(John Rupert Firth,1890- 1960)。他培养的学生中最著名
者有韩礼德(M.A.k.Haridy)、罗宾斯(R.H.Robins)、莱昂 斯(J.Lyons)等。
伦敦学派是以长期在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语
一、弗斯的语言观和语义学 弗斯的语言观
弗斯在索绪尔的影响下,认为:
(1)语言包括“系统”和“结构”两个要素。
“结构”指语法成分的组合性排列(索绪尔“连锁关系”); “系统”指能在结构里的同一位臵出现的一组聚合性单位(索绪尔
“选择关系”)。举例如下:
“我借书”
“你写字” “他跳绳”
从结构上分析,都是由主语+动 词+宾语,我们称之为“组合关 系”;从系统上看,“借、写、 跳”形成了一组聚合,即动词的 词类聚合,我们称之为“聚合关 系”。
注:与美结构主义的“超语段成分”比较,弗斯的韵律 成分指的是大于一个音段的任何结构(如音节、语音词、短
语、小句等) 的共同语音特征, 不仅包括音长、音强、音高
等语音成素, 而且包括元音和谐以及在音素协同发音时所发 生的语音过程, 如圆唇、鼻化、胯化等等。
第二,“多系统”概念
弗斯为了便于描写具体语言事实, 宁可放弃统一性。他提 出, 应该把结构中不同位臵上的音声单位和节律特征归属于不 同的系统。 所谓多系统原则, 不仅指把音系单位分为音声单位和节律 成分, 而且指节律分析可在句子、短语、语音词、音节等各个 层次进行, 音节还可分成音节开端和音节结尾等。
第二部分 弗斯的语言学观点
人物简介 :
英国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伦敦学派的创始人。曾在利兹大学攻读 历史,191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历史系,191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14年(一战期间)随军到过阿富汗、非洲、印度等各地,有机会 研究印度和非洲的各种语言,使他的学术生涯逐渐从历史转向语言学。 战后的1920~1928年在印度旁遮普大学任英语讲师。1928年返回英 国,在伦敦学院大学任语音学讲师,受到丹尼尔· 琼斯的指导。与此 同时,他还兼任多职。在伦敦经济研究学院与马林诺夫斯基共事多年, 受到马林诺夫斯基的深刻影响。
第三,语法层次,又分形态学层次和句法层次;
第四,语言环境层次,主要研究非语言性的物体、行为和事件, 以及语言行为所产生的效果。
二、弗斯的韵律分析
如果说在语义学领域弗斯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思 想, 那么在音系学领域,弗斯的理论是更有独创性的。1948年 在伦敦语言学会上,弗斯宣读了《语音与韵律成分》,并提出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马氏还讨论了普遍语法的范畴问题。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普遍性范畴是“真正的范畴”,他们反映了
人类对待生活的普遍态度。 普遍语法的范畴中第一类就是“名词实体”,动词类在儿 童的心目中出现得较晚。除此之外,普遍语法范畴还包括代词、 形容词、副词、连词、名词的各种格和介词。
1935年《珊瑚园及其魔力》
2、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
《基里维纳语的分类小品词》 伦敦语言学派的语言研究开始于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曾 在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兰德群岛做过实地调查,研究当地土
著族的原始文化。两年后发表了《基里维纳语的分类小品词》 一文。在文中,他表达了以下观点:
(1)语义是解释一切语言现象、语法分析、词汇分类的基础。 反之,形式标准不是语言解释、语法分析、词汇分类方法的基
但由于后来发现自己规定的语言环境变化无穷,很难找出规 律性的东西。于是又创造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概念。 典型语言环境指的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遇到的环境,它决 定着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对于任何人来说,他所扮演的
社会角色是有限的,因此,典型语言环境也是有限的。
所以,语义学实际上是研究适合于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语言风 格。
础。——即重意义,不重形式(提出“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
与索绪尔及以后的结构主义的观点不同)。
(2)一种语言形式的出现、使用和变化,与一个种族的文化 和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即,研究一种语言必须从语言环境 出发(提出了"情景语境"理论)。
1923年《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区分了两种语言使用 的情境: (1)“有魔力的”情境—“语言环境”
语言学应该是独立的科学,同时有与其他的学科有密切的关 系。
特点:
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
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区 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
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