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巴氏杀菌乳生产与实训重点

典型—巴氏杀菌乳生产与实训重点

• 目的 • 杀死引起人类疾病的所有微生物。经巴氏杀菌的产品 必须完全没有致病微生物。 • 尽可能多地破坏这些微生物和酶类系统,以保证产品 质量。 • 从杀死微生物的观点来看,牛乳的热处理强度是越 强越好。 • 但是,较强的热处理对牛乳外观、味道和营养价值 会产生不良影响。 • 因此,时间和温度组合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微生物和 产品质量两方面,以达到最佳效果。
• 1.标准化原理
• 乳脂肪的标准化可通过添加或去除部分稀奶油或脱脂乳进行调整, 当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不足时,可添加稀奶油或除去一部分脱脂乳; 当原料乳中脂肪含量过高时,则可添加脱脂乳或提取部分稀奶油。
• 2.标准化方法
• 将牛乳加热至55~65℃,按计算好的脂肪含量设定脂肪含量控制 器,分离出脱脂乳和稀奶油,并且根据最终产品的脂肪含量,控 制混人的稀奶油的流量,多余的稀奶油流向稀奶油巴氏杀菌机。
(五)灌装
• 灌装的目的主要为便于零售,防止外界杂质混入成品 中、防止微生物再污染、保存风味和防止吸收外界气 味而产生异味以及防止维生素等成分受损失等。灌装 容器主要为玻璃瓶、乙烯塑料瓶、塑料袋和涂塑复合 纸袋包装。。
(1)玻璃瓶包装
• 可以循环多次使用,破损率可以控制在0.3%左右。与 牛乳接触不起化学反应,无毒,光洁度高,又易于清 洗。缺点为重量大,运输成本高,易受日光照射,产 生不良气味,造成营养成分损失。回收的空瓶微生物 污染严重,清洗消毒很困难。
进入分离机(5),在这里受离心机作用分成稀奶油和 脱脂乳。
• 不管进入的原料奶含脂率和奶量发生任何变化,从分 离机流出来的稀奶油的含脂率都能调整到要求的标准, 并保持这一标准。稀奶油部分的含脂率通常调到40%, 也可调到其他标准,例如,如该稀奶油打算用来生产 黄油,则可调到37%。
• 在这一生产线中,均质是部分均质,即只对稀奶油部 分均质。离开分离机的稀奶油和脱脂奶并不立即混合, 而是刚好在进入流量传感器之前在管道中进行。
部分均质的消毒奶生产线 1-平衡槽 2-物料泵 3- 流量控制器 4-板式热交换器 5-离心机 6-恒压阀 7-流量传感器 8-浓度传感器 9-
调节阀 10-逆止阀 11- 检测阀 12-均质机 13-升压泵 14-保温管 15-回流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该过程中,牛奶通过平衡槽(1)进入巴氏杀菌器 (4),如果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或异常气味物质就 要脱气,脱气是在真空脱气机中进行。牛奶经脱气后
(2)塑料瓶包装
• 塑料奶瓶多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制成,其优点为重 量轻,、可降低运输成本;破损率低,循环使用可达4 00~500次;除能耐碱液和次氯酸的处理。
• 聚丙烯具有刚性,能耐酸碱外,还能耐150℃的高温。 其缺点是旧瓶表面容易磨损,污染程度大,不易清洗 和消毒。在较高的室温下,数小时后即产生异味,影 响质量和合格率。
(3)涂塑复合纸袋包装
• 这种容器的优点为容器质轻,容积亦小,可降低送奶 运费;不透光线使营养成分损失小;不回而减少污染。 缺点为包材影响产品质量和合格率;一次性消耗,成 本较高。
四、生产线及生产过程
• 生产普通消毒奶的各家乳品厂工艺流程的设计差别很大。 例如:标准化可以采用预标准化、后标准化或者直接标 准化,而均质也可以是全部的或者是部分的均质。最简 单的工艺是生产巴氏杀菌全脂奶(图8-2),这种加工线包 括一台净乳机、巴氏杀菌器、缓冲罐和包装机。
三、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生产操作要点
• (一)原料乳的预处理 • 1、验收和分级
• 巴氏杀菌乳的质量决定于原料乳。因此,对 原料乳的质量必须严格管理,认真检验。只 有符合标准的原料乳才能生产消毒乳。
• 2、过滤和净化 • 目的是除去乳中的尘埃、杂质。
三、生产操作要点
• (二)标准化 • 原料乳标准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乳中的脂肪含量 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全脂乳脂肪含量≥3.1%、脱脂 乳脂肪含量为1.0%~2.0%、脱脂巴氏杀菌乳脂肪 含量≤0.5%,因此对于生产质量达标的产品来说, 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均质
• 未均匀的牛乳中的脂肪球大小不均匀,脂肪球直径大,容易聚结成团块, 易上浮。
• 一级均质适用于低脂产品和高黏度的产品,二级均质适用于高脂产品、 高于物质产品和低黏度产品的生产。
• 一般采用二级均质,二级均质是指让乳连续通过两个均质阀,将粘在一 起的小脂肪球打开,从而提高均质效果。
(三)巴氏杀菌
任务一 巴氏杀菌乳生产与实训
一、定义
• 巴氏杀菌是指杀死引起人类疾病的所有微生物 及最大限度破坏腐败菌和乳中酶的一种加热方 法,以确保食用者的安全性。
二、分类
• 按产品成分分为鲜牛乳、复原乳、低脂和脱脂乳、花色乳和乳饮 料。 • 以新鲜牛乳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而经净化、均质、杀菌 后而成的乳制品称为鲜牛乳。以乳粉加水复原制成的牛乳不 能称为鲜牛乳。 • 复原乳,也称为再制乳,是指以全脂乳粉、浓缩乳、脱脂乳 粉和无水奶油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溶解后,制成与牛 乳成分相近的乳。它可分为以下两类: • (1)以全脂乳粉或全脂浓缩乳为原料,加水直接复原而成 的乳制品。 • (2)以脱脂乳粉和无水奶油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 水而复原而成的乳制品。
• 低温长时巴氏杀菌(LTLT) • 低温长时杀菌是牛乳加热到62~65℃,保持30min,生产效率 低,且对产品营养成分和品质影响较大。
• 现在很少有厂家采用这种方法。
• 高温短时巴氏杀菌(HTST) • 高温短时杀菌是牛乳在加热到72~75℃后保持15~20s。
• 超高温瞬时杀菌(UHT) • 超高温瞬时杀菌也称为超巴氏杀菌,是牛乳在125~138℃, 保持2~4s,杀菌时间短,对牛乳品质影响较小,很好地保持 了牛乳原有的营养和风。
(四)冷却
• 乳经杀菌后,就巴氏消毒奶、非无菌灌装产品讲虽然 绝大部分或全部微生物都已消灭,但是在以后各项操 作中还是有被污染的可能,为了抑制牛乳中细菌的生 长繁殖,延长其保存性,仍需及时冷却,通常冷却至4 ℃左右。而超高温奶、灭菌奶则冷却至20℃以下即可。
温度(℃)
热处理温度强度对乳中细菌和酶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