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考点18和19
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们,我们作为东道主,应该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确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早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学生回答)师: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物,那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出课题师解析考点
提问:(依据上面的考点提问)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背景)是什么?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有位同学学习习惯、方法很好,他在学习百家争鸣之前,作了一个表格,我们来看看他做得如何?(针对表格纠错)
学派
刚才老师在走廊上听到几个同学在聊自己班的各个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我们结合“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

畅谈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2、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已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3、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4、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过渡语:古代的这些思想在当今也被发扬光大。

今古链接:2011年3月10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请问:这体现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其思想渊源是什么?
依法治国、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过渡语:这些诸子百家思想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推崇,其中秦始皇就采用了其中一家的思想治理国家。

接下来我们到历史诊所看看:某校历史与社会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看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词句时,展开了讨论。

(1)他们的讨论(如下)中有6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小芳说:秦始皇于公元221年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大帝国。

小红说:我知道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蒙古的侵略,修建长城,采纳董仲舒的观点,进行“焚书坑儒”,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小叶说:秦始皇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以秦国的刀币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小毛说:秦始皇下令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

师针对三个同学说秦始皇的措施并追问影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出示秦始皇的活动表格说(问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带过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历
史人物)
过渡语:接下来老师想检验一下同学们学得如何,对知识运用得如何?来做个练习。

中考模拟演练1、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派人修筑长城
师:在中国史书里,“秦皇汉武”经常相提并论;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的提法。

请问汉武帝和唐太宗有哪些丰功伟绩可以和秦始皇“一较高低”?(填空)
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旁白:汉是秦的连续和进展,汉武帝的雄才伟略在当时也是空前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有“济世安民”之意,他是第一个被百姓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然由于他的丰功伟业,也由于他本身具有其他帝王身上难以发现的美德。


畅谈:过滤语: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汉唐时期的强盛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或者可以结合我们的所学,我们国家都做到了哪些?)
1、要与时俱进,实行改革,完善各项制度。

2、要以人为本,爱惜民力,采取有利于人民
的政策、措施。

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要重视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培养、选拔。

5、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节俭,廉洁奉公。

师: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规纳了下。

我们要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要有条理性。

过渡语:真金不怕火炼,实践检验真知。

中考模拟演练:2、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下列各项措施与之有关的是( )
①建立人才举荐制度②颁布推恩令③兴办太学④组织反击匈奴战争⑤统一度量

A②③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项)
3、(2007.杭州)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贞观长歌》,生动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②唐太宗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
④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项)
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属于这三位皇帝的共同政绩的是()
A.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
B.采取了具有创新精神的统治措施
C.进行了反击匈奴的战争
D.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留下了很多关于和谐社会的哲理名言,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和谐盛世,这些对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商旅野次(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牢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贞观政要》
1、请你列举3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3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个和谐盛世?(1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①、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约,人民辛勤劳动等。

3、上述思想家的言论与和谐盛世的出现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何启示?(2分)(要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要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学法指导:审清题意,明确设问意图;
答题时:紧扣题意条理清晰;字迹要工整、清晰;
6、古代帝王陵墓考古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位帝王陵墓的简况。

请你判断三外帝陵墓葬者分别应该是哪位古代皇帝。

并说明判断依据。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唐太宗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2分)
(2)唐太宗对君民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唐太宗处理君民关系的措施给我们党以什么启示?(2分)
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视民生,真正为人民服务。

8、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在打败突厥之后,没有杀一名俘虏,而是对降众采取开明的政策。

他曾得意地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所获无几,怎能似我朝用德绥怀,反得使异俗遐方(不同的风俗与远方的人,即指少数民族),同归王化呢。


问:唐太宗认为自己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与汉武帝有何不同之处?
唐太宗以安抚为主(收服民心,和好)
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
学法指导:审清题意,明确设问意图;
答题时:紧扣题意条理清晰;字迹要工整、清晰;
(练习依时间而定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