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母亲教案_老舍

我的母亲教案_老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妈妈在那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

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一)梳理结构:
本文主要抒写了深广如大海、温暖似春阳的寻常而又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了为人儿女者未能尽心报答这种至爱的愧疚之情与母爱永逝不回所引发的深悲剧痛。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1至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交代“母亲”的家庭出身与早嫁多子的情形。

8至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以“母亲”为中心描述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和生活琐事,勾勒出“母亲”勤劳、乐观、善良、忍让、坚毅等可贵品质,展现了她子女为先、牺牲自我的博大母爱。

15自然段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在外漂泊的“我”对“母亲”的惦念与“母亲”去世在“我”心中激起的无限悲痛。

(二) 作品解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2、读完全文,同学们有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作品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流下了四滴眼泪。

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流下的四滴眼泪。

下面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母亲为儿女所流下的“四滴眼泪”。

为哥哥流下的眼泪——9自然段
我升学时流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毕业时流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23岁时违背母亲的愿望时流下的眼泪——14自然段
思考这些眼泪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出——“无私的母爱”的主题。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 、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三、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生读后回答,师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指名回答
(5)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
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6)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这一段文字中,哪些是细节描写?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7)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来朗读这一小节。

其他同学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

(8)指名朗读,生评价,师评价。

四、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
五、六。

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两大部分(介绍作者,讲读课文)
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五、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
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

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