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理解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冷战”等重要史实、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分析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冷战”的视频资料、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讨论,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只有理解、信任、对话才能使人类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形成了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局面,其交锋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课内容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编排特点:教材线索较清晰,图文并茂,信息量较大,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美苏“冷战”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突出,使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并不理想,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活跃前卫。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高一学生对国际时事的兴趣浓,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时事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国际时政的理解深度,逐步掌握寻根溯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由此使得历史学习的经世致用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四)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1)传统思路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了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设计采用传统教学思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战后美苏争锋、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2)运用示意图、历史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增加直观感背景部分,由于采用了专题教学,课本对二战没有完整的介绍,学生上课的知识基础不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苏争锋的背景,采取了整合相关人物言论、以第一人称创设情景的方式,将学生带回当时的历史场景,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过程和影响部分,通过视频和图片再现重要的史实,让学生对“冷战”的形成和影响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3)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的基础上,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梳理、运用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中、动手中、探索中、交流中、竞争中主动去获取知识。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分析“冷战”的影响时,尝试运用新的思路,让学生理解政治与个人、家庭命运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意识。
通过对美苏“冷战”历程的回顾,思考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下,如何更好应对国家间的分歧与矛盾,并引导学生认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形成“对抗皆伤、合作共赢”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我国现时的外交政策。
2.教学方法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用角色扮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PPT教学课件,穿插图片、视频以及FLASH教学资料4.板书设计(一)风云变幻起争锋----背景二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美苏壮大雅尔塔体制奠定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法西斯垮台,美苏结盟基础消失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产生冲突----根本原因(三)各抒己见议争锋----影响对个人、家庭:生命、尊严、分离、反思……对国家、民族:强权、干涉、侵犯、分裂……对国际关系:对峙、紧张、缓和、发展……5.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简介二战;展示图片《和平之吻》,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和课标要求。
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所以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在纽约时代广场上出现了以下一幕。
(展示图片《和平之吻》)吻,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在这里,画面中的主人公用毫不掩饰的方式表达了当时人们重获和平的激动心情,也因此获得一个美誉----“和平之吻”。
然而,“和平之吻”有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呢(生:没有。
)二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之间长达40年的争锋对峙,却又要拉开帷幕。
【讲授新课】(一)风云变幻起争锋----背景美苏是二战时期的盟友,都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底是怎样的风云变迁和出于如何的思量让曾经的盟友成了战后的敌手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听听几位当事人的内心独白。
(独白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之《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三节改编)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找出其中包含的重要历史信息。
历史探源:听独白,析根源。
(学生代表角色扮演,课件展示相应材料)丘吉尔:1943年,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
为争取最后的胜利及划分战后的世界版图,我们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如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大家都说我和罗斯福、斯大林是会议的“三巨头”,实际真正的巨头只有两个,一是巨大的俄国熊,一是巨大的北美野牛,战后的世界就是他们的天下。
俄国熊的势力扩张令我很不安。
我和我的国家就像可怜的小毛驴,必须依靠在北美野牛的身边才能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引思:猜猜此段独白出自哪个人物的内心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展示板书)1、二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美苏壮大2、雅尔塔体制奠定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过渡:对此,美国和苏联又是怎么看的呢?请听杜鲁门和斯大林的想法。
杜鲁门:说我们是巨大的北美野牛,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经济上,谁有我们富裕我们工业实力最雄厚、黄金储备最丰富,我们的美元那是直接和黄金挂钩。
军事上我们拥有1200万军队,在全球有将近500个军事基地,原子弹也是我们独有的。
在国际上,谁不看我们的脸色联合国都要听我们的。
我和我的伙伴都认为,既然我们这么强大,我们就应该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
可苏联老是和我们作对,不认同我们的领导。
我们得给他点厉害,不然以后谁还听我们的话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要把握好分寸。
引导分析:从“杜鲁门”的话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的自豪和霸气。
这是因为美国实力已经空前强大,成为经济、军事全面发展的超级大国。
随着实力的增长,其野心也越大,想要称霸世界。
然而,美国认为苏联已成为其称霸路上的障碍。
美国:全面发展的超级大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苏联是最大路障那苏联是否真的成为美国称霸的路障呢看看斯大林是怎么说的斯大林:战时,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我们和美国佬结成了盟友。
现在,敌人消灭了,我们这只俄国熊的军事、政治影响力也空前壮大,拥有世上最强的陆军,年产作战飞机四万架,帮助一批处于苦难中的东欧、亚洲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他们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
我觉得我们应再接再厉,把社会主义制度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
这样就算美国佬想要发动对我们的进攻,我们也能更好地应付。
引导分析:从“斯大林”的话中,苏联够不够格成为美国的路障啊有没有可能成为美国的路障呢(学生回答)苏联:政治军事强国、扩张势力的欲望、对美国的不信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在国际关系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刚才“斯大林”的话中道出了一个事实:二战时,社会主义苏联之所以会和资本主义美国结盟,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
现在二战已经结束,也就意味着双方结盟的基础已经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正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促使北美野牛和俄国熊最终分道扬镳,走上了对峙争锋的道路。
3、战后,美苏结盟的政治基础消失4、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产生冲突----根本原因那这一场“熊”“牛”之争是如何步步展开,并最终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当时的情形。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注意找出其中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出现时间以及相应的意义。
(二)“牛”争“熊”斗竞争锋----过程走进历史:看视频,找信息。
(播放冷战相关视频)☆引思:对峙争锋势在必行,“熊”“牛”之争如何展开?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找出重要历史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梳理答案。
(注意重要历史概念、时间、结论)师生互动:学生找出重要历史信息,并结合学案梳理出美苏“冷战”的形成过程,由学生代表分析讲解。
教师点评,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以及“北约”和“华约”等重要概念。
展示材料:杜鲁门主义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引思:材料中“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指的是什么杜鲁门的演说表明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分别指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杜鲁门的演说表明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意图。
)展示材料:马歇尔计划及相关漫画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引思: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真的是“慷慨的举动”吗(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引思: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何异同同:两者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实施步骤;实质都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引导学生看课本155页知识链接,理解“冷战”的概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