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评价
数学教育评价
数学教育评价概述
一、数学教育评价的内涵
二、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三、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 四、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数学教育评价的内涵
数学教育评价是全面收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 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值判断、改进 教育决策的过程。 数学教育评价包括课程评价,也包括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都是数学教育 评价的主要对象。 数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宗旨是促进教育中人的 发展。
3)组织语言
A
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清晰生动,文明 规范 B 能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变化调 整语调、语速,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 力 (2)注意中心 1)关注学生 ——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在参与学习中的思 维与心智发展情况 2)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 活动
二、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1、数学教育评价具有管理功能 2、数学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3、数学教育评价具有调控功能
4、数学教育评价具有激发功能 5、数学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功能
三、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
1、要求的统一性 2、过程的教育性 3、方法的科学性
4、实施的可行性
四、教育评价的类型
课程评价(编者)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数学教育评价学
教学评价(教师)
学习评价(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一、数学课堂评价的含义
二、数学课堂评价的要素 三、数学课堂评价的方法
一、数学课堂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 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评价学也评 价教)
rtt
2rab 1 rab
(1)分半相关 将全卷中全部试题按题号或分数适当分半,得到两个平行的”子试卷”,计算这两个子试 卷考生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样求得的是半个试卷的信度,然后再用Spearman—Brown公式 校正,得到考试的分半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分半信度系数在0.90以上比较合适。这个方法 2r 比较适合多数为选择题的试卷。 r ab
(5)教学境界
面向全体 ——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 发展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获得不 同程度的发展;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机会和时间。 全面发展 ——知识、技能、原理的阐述准确恰 当,有利于形成科学素养;注意暴露学生的思 维过程,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让每 个学生都有积极体验,主动参与学习 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 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 性发展以及创造力(如是否提出开放性问题? 提供几种解答,怎样处理学生的解答
tt
1 rab
rtt 其中,
rab 表示A、B两份试卷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 表示分半信度系数,
n 1 n x ( x1i )( x2i ) n i 1 i 1 i 1 rab n n n 1 1 n 2 2 2 x ( x ) x ( x2i )2 1i 1i 2i n i 1 n i 1 i 1 i 1
(3)教学态度
尊重信任 ——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 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 激励评价 ——注意扑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 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
(4)教学机智
灵活调整 ——敏锐的扑捉各种信息,根据学生 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主要目标完成 恰当处理 ——恰当处理偶发事件,把学生的注 意力重新转移回来,恢复记
4.成长记录袋
三
评价方法多样
(1)注重形成性评价:从关注结果的终结
性评价到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 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努力过程、进 步过程、情感变化,这样才能高效进行指 导,发挥促进发展的功能。 (2)注重质性评价:除纸笔测试等简单量 化外,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 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 质性评价方法。
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
关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使用数学的能力 和对数学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材料, 并根据这些材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 个课程或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做出结论的过程。
评价目的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 习热情,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 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 的实现。 评价本质功能——促进发展
数学测验的统计指标
1.效度:表示测验有效性的指标,说明测验的结果在多大程 度上反映了该测验所要达到的测验目的。 这是个相对概念。为了估计测验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参照标 准。 效标:是反映某中属性的有效客观标准。 效度:是指针对测验目标而言,测验结果(考分)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程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受测样本、效标。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另一方面,降低信度,也会使效度减低。一个测验 可以有不同的效度指标。
评价内容: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
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 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 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内容应包括:考卷、作业、能力 (双基能力,迁移、创新、探究、合作、 交流、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进步。
(4)思维状态
主动积极参与思考 —能否引发大多数学生积极 思考,展现出问题解决的强烈愿望,学生回答 问题积极,敢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思维得到深层发展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见解具 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学生学生能否经过探索, 发现结论,并进一步发现、提出问题
(5)生成状态
成就感 —学生是否都能各尽所能,感到塌实和 满足;学生是否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 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 严谨感 —学生能否调空自己学习的校级心理, 调整不利于积极思维的思维定势,惰性、畏惧、 自卑、闭锁等不良心理
(2)情绪状态
A 气氛活跃 —学生是否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 悦感 B 及时反馈 —学生能否善于自我控制,调节学 习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3)交往状态 A 交流充分 —能否构建师生、生生及媒体之间 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 B 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内容是否有思考性, 有价值;是否分工明确,合作交流的时空是否 足够
评价方法是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1)量化的方法 (2)质性的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1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5个维度
(1)组织能力: 1)组织教材 A 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 ; B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 C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落实好 ; 2)组织教学活动 A 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教学节奏科学协调 ; B 课内活动新颖实用,形式多样,重视学生经历探究 过程,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 C 教法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教学有特色; D 多媒体运用恰当、注重实效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 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 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0.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 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验而言,当平均难 度为0.5且题目组间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 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度值 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 分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 后者为负偏态。 x 计算公式: P= x 。
一、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习目标的评价
1.数学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考试是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试题类型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主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 空题,优点是评分客观; 主观题包括: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 优点是能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x
n
1i 2 i
其中 x1i x2是第 i个被试者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n是被试人数。 i 应当注意,在应用上式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 间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 (2)内部一致性信度 通常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系数公式,它适用于非选择题(多重记分)较 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 克伦巴赫(Cronbach)公式: 。 其中,是每个测试题目得分的方差,是整份测验总分的方差。
信度 衡量测验一致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 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程度,以及测验反映被试真实水平(真分数)的可 靠性程度。 信度系数的范围是[0,1],一般不低于0.90.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中的误差:抽样误差、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影响测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真 分数、随机误差与所得分数的关系来揭示。
二、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
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三部分构成。教师行为与学生 行为是评价的核心要素。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全面评价)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5.教师行为: 6学生行为: 7.教学效果
三、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本章作业
1.新课程环境下,该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 学习活动? 2.新课程环境下,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有 哪些新关注点?
1、按评价的目的或时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