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篇控制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 1、含义: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
•
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叫作最佳采 购批量,也叫作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 2.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假设条件 (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 (2)能集中到货,即不允许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假设,没有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即存货全年需要量不变,均匀耗用;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买到。 不考虑外界因素干扰
四、控制的基本原则
关键控制点
1. 什么能够最佳地反映本部门的目标? 2. 当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时什么能最佳地表明情 况? 3. 能够最佳地衡量关键偏差的情况的是些什么? 4. 什么能够表明谁应对哪些失误负责? 5. 哪些标准最省钱?经济适用的信息标准是什 么?
五、控制中的阻力
一、人们反对控制的原因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一、预算
1、定义: 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个时期的计划,即数字 化了的计划 种类:(1)收支预算:以货币表示的企业在未来某 个时期内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的计划情况 (2)实物单位预算:如产量、工时数等等 原则:(1)切忌过于繁琐 (2)切忌取代企业目标 (3)切忌潜在的效率低下 (4)切忌无灵活性
四、控制的基本原则
• • • • 重点原则 及时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四、控制的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1. 2. 3. 4. 5. 6. 7. 准确性 → 提供可靠的数据 适时性 → 及时 经济性 → 控制系统的费用尽可能低. 灵活性 → 随时间,环境变化调整控制方法 通俗性 → 易于理解,简单的手段 标准合理性 → 合理能达到,富有挑战性。 战略高度 → 控制重点应放在易出现偏差或产生偏 差会造成巨大危害的地方. 8. 强调例外 → 设立一些例外系统. 9. 多重标准 → 多角度控制,防止表面文章. 10. 纠正行动 → 善于纠正偏差
对实际工作进行检察、监督和校正,以确保组 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 “孪生兄弟”、“一把剪刀的两刃” ★计划的目标、方针、政策等等是控制标准 ★控制使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
一、控制的概念
三、控制的必要性
• 环境变化:把握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 管理权力的分散 • 限制偏差的累积:小的失误和差错长时间累积 会带来严重的损害。“蝴蝶效应”反映了系统 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 工作能力的差异 • 管理失误不可避免 • 计划的完善≠完成过程的完善 • 降低成本。
二、控制的步骤
二、量度实际绩效
把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以便于发现偏差 实质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获取信息的方法: (1)直接观察; (2)统计报告; (3)口头报告 ; (4)书面报告
三、比较实际绩效与标准
标 准
二、控制的步骤
四、作出补救措施
(1)当实际绩效低于所定的标准时,便应找 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改善行动; (2)当实际绩效比标准更好时,便须分析是 否目标订得太低,还是因为环境的有利因素所 致,务求令绩效攀上更高水平; (3)当实际绩效和标准表现相差不大时,就 应该保持原有的活动进程。
五、甘特图和网络图 六、亲自观察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七、作业控制
• 作业管理指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转换过程的设计、作业和控制。
人员 技术 资本 设备 材料 信息
输入
转换过程
输出 •商品 •服务Biblioteka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作业控制
• 1. 2. • 1. 2. 3. 4. 5. •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在作业系统设计中处于中心位置,可以制定单 位产品标准成本。 设置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对直接成本负责,而对间接成 本不必负责。 采购控制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关系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定点订货系统 定期订货系统 ABC管理法 质量控制
• • • • 过分的控制 不恰当的控制点 不公平的报酬 责任制度问题 ★职责不明,钻控子 ★制度不明,推卸责任,反对控制
五、控制中的阻力
二、抵抗控制的方式 • 对抗某项制度 • 提供片面的或错误的信息 • 制造控制的假象 • 故意怠工与破坏 三、管理者的对策 • 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 让尽可能多的人参入控制 • 采用目标管理 • 建立记录备查制度
二、控制的步骤
例:某车间计划每天生产100台产品,而实际只生产90 台。如何控制这项工作? (1)寻找原因:a. 原材料供应? b.设备问题? c.工人偷懒?技能? d.工作标准是否得当? e.工作程序是否最佳? (2) 采取措施
三、控制的类型(一)
一、事前控制
• 是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 的努力,着眼于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 上产生偏差 • 核心问题:在工作开始前应做哪些必要的事情 • 优点:防患于未然 • 缺点:复杂、难以准确做到 • 典型的事前控制:计划、入学考试和体检、 足球运动员假如球队前“试脚”
管理学原理
张辅群 Email:zfq500@
目录
• 第一篇 • 第二篇 • 第三篇 • 第四篇 • 第五篇 • 第六篇 总论 计划 组织 人事 领导 控制
Chapter 12 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
• • • • 控制的概念 控制的步骤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方法
一、控制的概念
一、定义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传统预算的缺点
• • • • • 缺乏对不可计量因素的重视 忽视本期实际需要 可能造成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重视预算而忽视活动的本来目的 虚报预算,保护低效部门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3、零基预算
定义: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 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根据组织目标,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 目标的意义与效果,并在费用——效益分析的 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 资金和资源分配均按此次序进行。 四个步骤 ① 明确目标,目标进行分解; ② 评审所有的各项活动及其必要性; ③ 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序; ④ 编制预算
三、控制的类型(一)
二、即时控制
• 通过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来实现控制 的 • 面对面的领导,目的是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 • 核心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应做什么以改进绩效 • 优点:及时 • 缺点:仍有时滞效应
三、反馈控制
•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 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 异,并采取措施纠正差异 • 用历史指导未来 • 事后控制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经济存货批量
总 成 本
存货成本 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
订货量
K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 D存货的年需要量
Q=(2KD/Kc)
1/2
Kc单位储存成本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ABC管理法
品种占全部存货品 资金占用额占全部存货 种的比例 资金占用额的比例
A类
B类 C类
5%——15%
20%——30% 60%——70%
一、控制的概念
四、管理控制
★官僚控制:利用正规的章程、标准、阶级和 合法的强制手段。当任务明确且员工独立时 最有效。 ★市场控制:利用价格、竞争、利润中心和交 换关系。当产品可以辨认且市场可以在各方 之间建立起来时最有效。 ★派系控制:包括文化、价值观、信仰、期望 和信任。当员工有权作出决定,没有其他更 好办法时最有效。
应用假设:
• 工作成效是可估计的(难以衡量); • 每个人对工作成效均有责任感(难以衡量); • 追查偏差原因所需的时间是有保证的(主管人员不 愿花费时间); • 有一定的纠正措施(无人愿意纠正)。
三、控制的类型(二)
二、间接控制
• 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者,使他们能够熟练地应用 管理的概念、技能和原理,能够以系统的观点进行 和改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 的不良后果。
60%——80%
15%——30% 5%——15%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作业控制
•
1. 2. 3. •
维护控制
预防维护:故障发生前进行维护。 补救维护:故障发生后进行维护。 条件维护:对设备检查后部分或全部修复。 例如:美国航空公司当飞机飞行1000小时就将发 动机拆掉(预防维护),条件允许时每24小时就 替换飞机轮胎(条件维护),机上洗手间出现故 障才登机修理(补救维护)
六、常用的控制方法
2、传统预算
传统预算的编制步骤
★以外推法将过去的支出按趋势延伸到下一年度; ★将数额酌情予以提高; ★再按一定的比例增加。
传统预算编制的假设与结果
★上一年中,各项支出都是合理的,必不可少的; ★上一年中,各项支出在下年度中仍是必要的,或比新 方案更为重要; ★上一年中,各项支出以成本——效益最优方式实施。 ★传统预算编制的结果:支出在逐年增多,上级审批的 主观盲目性大。
• 应用假设:
• 合格的管理人员所犯错误最少; • 管理成效可估计,其标准是管理方法与原理; • 管理基本原理的应用情况是可以评价的。
三、控制的类型(二)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另类定义
• 直接控制:控制者与受控者直接接触进行控制 的方式。 • 间接控制:控制者与受控者不直接接触,而是 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方式。
三、控制的类型(一)
输 入
系统运行
输 出
事前
即 时
反 馈
事前控制、即时控制与反馈控制关系图
三、控制的类型(一)
输入 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预计问题
同期控制
当问题发生时 对其进行纠正
反馈控制
问题发生后 加以控制
三、控制的类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