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分为A卷、B卷)要点

2013年大连理工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分为A卷、B卷)要点

大连理工2007年分析化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分析试样时,采用仪器分析法得到的相对误差比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大。

()2.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其绝对值越小,说明准确度越高。

()3.对某试样进行测定,若测定次数一定,则随着置信度的增加,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会增大。

()4.滴定分析中,终点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剂选择是否得当。

()5.硼酸是三元弱酸(pKa=9.24),在水溶液中它不可以直接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

()6.在配位滴定中,在允许滴定的pH范围内,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滴定曲线的pM突跃越小。

()7.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8.通常玻璃膜电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长时间浸泡,这样可以消除不对称电位。

()9.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酸度较高,测定结果将偏低。

()10.在气相色谱法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4Lmol-1cm-1,它是在1cm厚的比色皿中通过测定0.200 mol L -1的溶液计算得到的。

()1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待测的金属元素吸收同种元素共振发射线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共振吸收线,其半宽度比发射线的半宽度小。

()13.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外层电子的跃迁引起的,通过解析红外谱图可以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易形成氢键的-OH基团,当其溶液稀释后-OH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则可以推断此化合物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15.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即为待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哪项不可以用来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A.对待测的试样做对照试验;B.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校准;C.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D.对待测的试样做空白试验。

2.对偶然误差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偶然误差是由方法误差引起的;B.试剂纯度不够高可以导致偶然误差;C.偶然误差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测量;D.偶然误差决定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下列哪项实验会使测定的结果偏低:()A.标定HCl溶液时使用保存不当的硼砂(Na2B4O710H2O);B.标定HCl溶液时使用未经干燥的无水Na2CO3;C.使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时,滴定时的温度高于80℃;D.标定AgNO3溶液时,使用未经干燥的NaCl。

4.测定矿石中铁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有()A.酸碱滴定与氧化还原滴定方法;B.氧化还原滴定与沉淀滴定方法;C.氧化还原滴定与配位滴定方法;D.配位滴定与酸碱滴定方法。

5.滴定分析中,通常所选用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A.全部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越范围之内;B.指示剂的变色点和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相等;C.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越范围之内;D.靠近滴定曲线突越范围的中点。

6.已知HCl溶液的浓度为H3PO4溶液浓度的2倍,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同一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体积的HCl和H3PO4溶液,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V1=V2;B.V1=2V2;C.V2=2V1;D.V1=4V2。

7.已知KMnO4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000molL-1,则滴定度(gmol-1)为()A.0.003350gmL-1 ;B.0.006700gmL-1;C.0.01340gmL-1;D.0.005200gmL-1。

8.佛尔哈德法测X-, 所用的标准溶液, pH条件和指示剂是()A.AgNO3,NH4SCN,酸性,(NH4)2Fe(SO4)2;B.AgNO3,NH4SCN,中性,K2CrO4;C.AgNO3,KCl,酸性,K2Cr2O7;D.AgNO3,NH4SCN,碱性,(NH4)2Fe(SO4)2。

9.等浓度的金属离子M、N 能用EDTA直接分步滴定的条件是:()A.,,;B.,,;C.,,;D.,,。

10.pH玻璃膜电极的膜电位产生是由于测定时,溶液中的()A.电子穿过了玻璃膜;B.溶液中的Na+与水合硅胶层中的H +离子交换作用;C.H+离子穿过了玻璃膜;D.溶液中的H+离子与水合硅胶层中的H +离子交换作用。

11.若试样溶液中Cl-离子的活度是F-离子活度的100倍,要使测定时Cl-产生的干扰小于0.1%,则F-离子选择性电极对Cl-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应小于()A.10-5;B.10-4;C.10-3;D.10-2。

12.在含有Cu2+、Cu(NH3)22+ 和Cu(NH3)42+的溶液中,采用铜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标准加入法测定,测得的离子活度为()A.Cu2+;B.Cu2+和Cu(NH3)22+之和;C.Cu2+和Cu(NH3)42+之和;D.三种离子之和。

1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某待测组分的容量因子越小(设死时间不变),则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行为是()A.保留时间越大;B.分离度越小;C.调整保留时间越小;D.相对保留值越小。

14.降低分子扩散项以提高柱效的措施有()A.增加柱温;B.降低载气流速;C.适当降低固定液的液膜厚度;D.选用摩尔质量比较大的载气。

15.下列有关色谱分离度的描述哪一种是正确的?()A.分离度与柱长有关,柱子越长,分离度越高;B.分离度与两相邻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差和峰宽有关;C.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半峰宽的大小;D.分离度高低取决于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的大小。

16.下列有关热导检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导检测器是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B.热导检测器是典型的浓度型检测器;C.降低桥电流可以提高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D.增加热导检测器的池体温度可以提高其灵敏度。

17.下列关于示差分光光度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测量的溶液的浓度计算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B.它使用的参比溶液的浓度稍低于待测试液的浓度;C.它使用的参比溶液是不含吸光物质的纯水溶液;D.它使用的参比溶液的浓度比普通分光光度法的要低。

1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有两种显色反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A方法显色产物的吸光系数a=1.07103Lg-1cm-1,B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4.10104Lmol-1cm-1(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g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方法的灵敏度高;B.B方法的灵敏度高;C.A和B方法均很灵敏;D.无法判断。

19.原子吸收光谱中,为了实现其对待测元素的定量分析,下列前提不正确的是()A.使空心阴极灯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B.使用峰值吸收系数代替积分吸收系数;C .在仪器中使用分辨率高达5105的单色器;D .在一定温度下,原子化器中激发态原子的数目远远小于基态原子的数目。

20.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 ( )A .原子的热运动;B .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C .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D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21.对CO2分子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 ( )A .CO2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4;B .CO2分子的红外谱图中有其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C .CO2分子的红外谱图中有其不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D .CO2分子的红外谱图中有其弯曲振动的吸收峰。

22.下列化合物中,在极稀溶液中-OH 基团的红外吸收峰波数最高的是( )A . CH 3CH OH Cl ;B .CH 3CH OH Br ;C .CH 3CH OH F ;D .CH 3CH 2OH 。

23.下面有关化学位移描述正确的是 ( )A .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小;B .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大;C .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低场,化学位移δ值小;D .质子受到的屏蔽增大,共振频率移向高场,化学位移δ值大。

24.使得醛基氢(-CHO )化学位移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诱导效应;B .共轭效应;C .氢键效应;D .磁各向异性效应 。

25.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则下列分子式中不可能的是 ( )A .C5H10O2;B .C5H12NO ;C .C6H14O ;D .C5H14N2。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滴定分析法中,一元弱酸能被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若用NaOH 溶液中和某一元弱酸溶液,当一半酸被中和时溶液的pH=5,则该弱酸的离解常数K a = 。

金属离子在配位滴定时若终点时指示剂不改变颜色和由于指示剂较难被置换而是终点延长的现象,被称为指示剂的和 。

2.在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为,通过使用可使之减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F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膜电极,玻璃电极属于膜电极。

3.气-液相色谱法中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这一原则,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应选用固定液;速率理论的方程为,从速率理论来看,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其涡流扩散项为。

4.原子吸收法中,影响测定的干扰的类型主要有、物理干扰、和背景干扰;其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标准曲线法、和。

5.羰基化合物中的羰基伸缩振动ν(C=O)特征峰通常出现在cm-1附近。

一般共轭效应使ν(C=O)向波数位移;核磁共振波谱中,相邻碳上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产生的多重峰的个数用规则判断,其裂分峰之间的间隔距离称为。

四、滴定分析计算题(10分)称取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和碱试样1.000g,溶解后用0.2500 mol⋅L-1的HCl标准溶液滴定,用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l标准溶液28.56 mL;另取一份混和碱试样,溶解后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l标准溶液49.80mL,试计算混和碱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2CO3:105.99 g⋅mol-1;NaOH:40.01 g⋅mol-1)五、电化学分析计算题(10分)在25℃时,测定某样品溶液中的钾离子含量。

取该试液50.00mL,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得电位值为-104.0mV, 加入0.50mL浓度为0.100mol⋅L-1的KCl标准溶液后,搅拌均匀后再次测定,电动势为-70.0mV。

试计算试液中钾离子的浓度。

六、分光光度分析法计算题(10分)某试样含铜约0.12%,用摩尔吸光系数为2.00⨯105L⋅mol-1⋅cm-1的铜的有色配合物光度法测定铜。

试样溶解后转入100.00mL的容量瓶中,显色后再加水稀释到刻度;用10.00mL移液管取配好的溶液稀释到100.00mL后,取一定量的溶液用1cm 吸收池测量,希望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mol-1)七、色谱分析计算题(10分)在2.00m长色谱柱上,苯和环己烷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185s和175s,两者的峰底宽度均为9.0s,试计算:(1)两组分的分离度;(2)需要的有效塔板数;(3)若使两组分的分离度为1.5,则需要的色谱柱至少为多少米?八、化合物结构推断题(10分)某未知化合物C9H10O,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谱图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