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傅里叶变换—_光学元件的变换

傅里叶变换—_光学元件的变换

36/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傅里叶方法在光学中得到卓有成效的应用,重 要的原因就是透镜能够实现傅里叶变换
❖曾经看到的傅里叶变换: (1)单位振幅平面波垂直照明下的夫朗和费 衍射获得衍射屏透过率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2)会聚光照射下的菲涅耳衍射在通过汇聚 中心的观察屏上也获得衍射屏透过率函数的傅 里叶变换
❖略去常数项因子,得到棱镜位相变换函数
t(x, y) exp[ jk(n 1)x]
❖ 比较棱镜与平面波
t(x, y) exp[ jk (n 1)(1x 2 y)]
8/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2、棱镜与一次函数 ❖ 棱镜为位相变换函数,其相因子为一次相因子
❖ 相因子与变换性质是一一对应的 即在某种波前变换的场合如果出现了一次相
பைடு நூலகம்
x2 y2
U1(x, y) t(x, y) Aexp[ jk
] 2s
x y exp[ jk(n 1)x] Aexp[ jk x2 y2 ] exp[ jk ] 2s
2
2

x2 Aexp{ jk[

y2
(n
1)x]}
2z
2s
Aexp{ jk[ x2 y2 2(n 1)x (n 1)2 2 (n 1)2 2 ]}
这说明像点和物点等远,两者横向间隔为
d (n 1)s
后面会进一步讨论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12/88
❖ 五棱镜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双面反射棱镜,可使 入射光线垂直转向。
即使入射光线与入射 面并非严格垂直, 其由于 其结构特点使得出射光线 不随五棱镜的位置变化而 改变,出射光线精确垂直 转向
13/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 将其所有都塞到积分式内,则可以得到一个冗长的 公式,好在如果你物理思想清晰的话,公式并不显 得很艰难:

39/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1、物在透镜前 点光源S在P0平面上,位于坐标原点,物在
P1平面上,设它的复振幅透过率t(x1,y1), 观察屏放在透镜右方,与透镜的距离为某一
确定值di,P0和P1平面的与透镜的距离分别 为d0,d1,设 d0 f
讨论的目的是在观察面上什么时候能得到频谱
40/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U1 ( x1 ,
y1)

a0 d1 d0
exp

jk
x12 y12 2(d1 d0
)

❖ 其中d1,d0都是代数量,且d1-d0>0
41/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 经过透明物体后复振幅为
U1(
x1,
y1
)

t
(
x1
,
y1
)U1
(
x 1
,
照明时的球面波所携带的二次相因子,在成 像过程中竟可以扮演为一个等效的光学元件,起一 个透镜的聚散作用,这一角色变换可就意味深长了。 在全息光学中有相当好的体现
35/88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序 一 棱镜与柱面镜的变换特性 二 透镜的变换特性 三 相因子与变换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五 高斯光束经透镜的变换 六 光学计算机
y1
)
❖ 由透明物体到透镜前是发生一个菲涅耳衍射,从而 有
UL (x, y)
1
(d1)
U1( x1 ,
y1)
exp

jk
[(x

x1)2 ( y z(d2 )
y1 ) 2
] dx1dy1
42/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 此式未记常数相位因子,当忽略透镜孔径的衍射作 用时,透镜的作用是一个位相变换器,所以透镜后 的复振幅为
37/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物在透镜之前
(x1,y1)

(x,y)
透镜
发散球面波
菲涅尔衍射
光源
(xi,yi) 菲涅尔衍射 共轭面
S
透过
透镜位相变换
S’
U1 U1’
UL UL’
U
d1
d0
di
38/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 从光源到物体前表面-球面波传播 ❖ 从物体前表面到物体后表面-透过 ❖ 从物体后表面到透镜前表面-菲涅耳衍射 ❖ 透镜前表面到透镜后表面-透镜的位相变换 ❖ 透镜后表面到光源共轭面(观察面)-菲涅耳衍
U 2 (x, y) A2 (x, y) exp[ j2 (x, y)]
18/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于是透镜的屏函数表现为
t
(
x,

y)
x,

Uy
2
U1

A2 A1
exp[ j(2
1)]
0
0

a exp[ j(2


0
1)].
.
r r

D 2 D 2
5/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棱镜的变换特性
❖棱镜元件的基本作 用不是成像而是偏 转,它可将一个方 向的平行光束变换 为另一个方向的平 行光束
6/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 目标:讨论位相变化
t0 exp[ j(x, y)]
❖设定光线在第二个界面 (x, y) 2 (x, y) 1 (x, y)

29/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 薄透镜的成像公式
U1(x, y)

Aexp[ - jk
x2 y2 2s
]
U2 (x, y)
t(x,
y) Aexp[ - jk
x2 y2 ]
2s
x2 y2
x2 y2
exp[- jk
] Aexp[- jk
]
2f
2s
Aexp[- jk x2 y2 ] 2s'
2f
21/88
f
1
(n 1)( 1 1 )
r1 r2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tL

x,
y


exp

jkn0

exp

j
k 2f
x2 y2


常数位相因子 与坐标位置(x,y)无关 研究具体问题可以略去
光波经过透镜后发生位相变换 附加了一个与坐标有关的二次 位相因子
tL
UL (x,
y)
UL (x,
y) exp
jk
x2 y2 2f

❖ 由透镜出射后,又是一个菲涅耳衍射,于是有
U (xi , yi )
1
di

U1(
x,
y)
exp
jk
[(xi

x)2 ( yi zdi
y)2 ]dxdy
43/88
❖ 尼科耳棱镜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14/88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序 一 棱镜与柱面镜的变换特性 二 透镜的变换特性 三 相因子与变换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五 高斯光束经透镜的变换 六 光学计算机
15/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1 薄透镜的变换特性
r2
r1

薄透镜:厚度与曲率半径相比足够小
1 1 1 s' f s
30/88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序 一 棱镜与柱面镜的变换特性 二 透镜的变换特性 三 相因子与变换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五 高斯光束经透镜的变换 六 光学计算机
31/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1、相因子与变换 ❖ 相因子与光学元件存在对应关系 ❖ 在变换分析中,利用相因子进行物理分析 ❖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相因子进行光路实现
2s
2s
2s
2s
U1

A exp{
jk [[ x
(n
1) ]2
2s

y2
]}exp[
jk
(n 1)2 2
2s
]
11/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略去与xy无关的常数相因子,则此式表明经过 棱镜的变换还是球面波,但是中心位置在 (x’,y’,z’),且有
x' (n 1)s, y' 0, z' s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3 透镜的成像性质
❖ 透镜的焦距
平面波沿光轴传播到透镜,透镜前的xy平面与波阵面重合, 所以得到
U 'L (x, y)
Aexp

jk 2f
(x2

y
2
)

这是一个会聚至焦点上的球面波,
对于凹透镜,可以写成
U L (x,
y)

A exp

j
k 2f
(x2 y2)
U1

A exp{ -
jk [[ x

(n
1) ]2
2s

y2
]} exp[

jk
(n
1)2
2s
2
]
它就是一个平移后的二次相因子 也是平面波斜入射后经过一个透镜成像
34/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讨论: 一个焦距为(-s)的发散透镜,作用于一列偏向角
为(n 1) 的平面波,而结果是成为一束发散于新的 点的球面波
32/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2 透镜相因子便是一个二次函数
记住一点,有透镜存在,就相当于在原来的波 函数上配上一个二次相因子,同样的,当波函数有 一个二次相因子的话,那就是有一个透镜存在,它 可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幻的,但波函数却有着发 散或会聚的性质,这一点却是真实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