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傅里叶变换—_光学元件的变换

傅里叶变换—_光学元件的变换

31/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1、相因子与变换 、 相因子与光学元件存在对应关系 在变换分析中, 在变换分析中,利用相因子进行物理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相因子进行光路实现
32/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2 透镜相因子便是一个二次函数 记住一点,有透镜存在,就相当于在原来的波 函数上配上一个二次相因子,同样的,当波函数有 一个二次相因子的话,那就是有一个透镜存在,它 可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幻的,但波函数却有着发 散或会聚的性质,这一点却是真实的
x +y exp[ jk ] 2z
2 2
[ x − ( n − 1)α ]2 + y 2 ( n − 1) 2 α 2 U1 = A exp{ jk[ ]} exp[− jk ] 2s 2s
11/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略去与xy无关的常数相因子,则此式表明经过 棱镜的变换还是球面波,但是中心位置在 (x’,y’,z’),且有
9/88
一 棱镜变换特性
3 棱镜成像公式 设球面波照明棱镜,点源至棱镜的距离为S,则球 面波照射棱镜前表面的波面为
x2 + y2 U 0 ( x, y ) = A exp[ jk ] 2s
x +y exp[ jk ] 2z
2 2
10/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x2 + y 2 U1 ( x, y ) = t ( x, y ) ⋅ A exp[ jk ] 2s
ϕ ( x, y ) = k (∆1 + nd ( x, y ) + ∆ 2 )
nd ( x, y ) = n(d 0 − ∆ 1 − ∆ 2 )
ϕ ( x, y ) = ϕ 0 − k (n − 1)(∆ 1 + ∆ 2 )
ϕ 0 = knd 0
20/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x2 + y2 2 2 2 ∆ 1 ( x, y ) = r1 − r1 − ( x + y ) ≈ 2r1
U 1 ( x, y ) = A1 ( x, y) exp[ jϕ1 ( x, y )]
U 2 ( x, y ) = A2 ( x, y ) exp[ jϕ 2 ( x, y )]
18/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于是透镜的屏函数表现为
U2 A2 t ( x, y ) = = exp[ j (ϕ 2 − ϕ 1 )] U1 A1
傅里叶光学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与柱面镜的变换特性 透镜的变换特性 相因子与变换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高斯光束经透镜的变换 光学计算机
2/88
序 光学元件
透明与不透明 成像与不成像 几何光学与衍射光学元件
问题: 问题: 关系? 透镜和计算机之间有什么关系?
37/88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物在透镜之前 物在透镜之前 物在透镜之
(x1,y1)

(x,y)
透镜
(xi,yi) 菲涅尔衍射 共轭面
发散球面波
光源 S
菲涅尔衍射
透过 U1 U1’ d1 d0
透镜位相变换 UL UL’ di
38/88
S’
U
四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从光源到物体前表面- 从光源到物体前表面-球面波传播 从物体前表面到物体后表面-透过 从物体前表面到物体后表面- 从物体后表面到透镜前表面-菲涅耳衍射 从物体后表面到透镜前表面- 透镜前表面到透镜后表面- 透镜前表面到透镜后表面-透镜的位相变换 透镜后表面到光源共轭面(观察面)-菲涅耳衍 透镜后表面到光源共轭面(观察面)-菲涅耳衍 )- 射
k 2 2 ′ U L ( x, y ) = A exp j ( x + y ) 2f
29/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薄透镜的成像公式
x2 + y2 U 1 ( x, y ) = A exp[- jk ] 2s
x2 + y2 U 2 ( x, y ) = t ( x, y ) ⋅ A exp[- jk ] 2s
透镜对入射光场的位相变换效应简化表达式,该式与入射波无关, 透镜对入射光场的位相变换效应简化表达式,该式与入射波无关,与透镜无关
22/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2 结论: 结论: 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位相变换器, 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位相变换器, 光波经过透镜之后, 光波经过透镜之后,由于各处位相延迟 不同造成波面形状的改变, 不同造成波面形状的改变,进而改变了 传播方式
23/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若对光振动的复振幅透过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若对光振动的复振幅透过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k 2 2 t L ( x, y ) = exp − j ( x + y ) 2f
的透镜。 则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焦距为f的透镜。 通过全息照相的方法可以获得含有上式形式 透过率的透明片---全息透镜 透过率的透明片--全息透镜
5/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棱镜的变换特性
棱镜元件的基本作 用不是成像而是偏 转,它可将一个方 向的平行光束变换 为另一个方向的平 行光束
6/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目标:讨论位相变化
t 0 = exp[ jϕ ( x, y )]
设定光线在第二个界面 ϕ ( x , y ) = ϕ 2 ( x , y ) − ϕ 1 ( x , y ) 是等高变向出射 2π
24/88二、透镜的Fra bibliotek换特性讨论 这个结果表明,光振动通过薄透镜后,各点都发 生位相延迟 会聚透镜, 中心点位相延迟最多
kn∆ 0
k 偏离中心,位相延迟逐渐减少 (x2 + y2 ) 2f
25/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发散透镜 透镜中心,位相延迟最小 偏离中心,位相延迟增大
kn∆ 0
k 2 2 − (x + y ) 2f
=
λ
( ∆ + nd ) 2π
ϕ0 =

λ
nd 0
7/88
λ 2π = ϕ0 − ( n − 1)α x λ
= ϕ0 −
( n − 1) ∆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若棱镜方位为任意状态,则用两个方向角的余角 来标定棱镜的取向,此时位相差应写成
ϕ ( x, y ) = ϕ 0 − k (n − 1)(α 1 x + α 2 y )
26/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27/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28/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3 透镜的成像性质 透镜的焦距 平面波沿光轴传播到透镜,透镜前的xy平面与波阵面重合, 所以得到 k 2 2 U ' L ( x, y ) = A exp − j ( x + y ) 2f 这是一个会聚至焦点上的球面波, 对于凹透镜,可以写成
33/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3 棱镜成像公式再讨论
[ x − (n − 1)α ]2 + y 2 (n − 1) 2 α 2 U1 = A exp{- jk [ ]} exp[− jk ] 2s 2s
它就是一个平移后的二次相因子 也是平面波斜入射后经过一个透镜成像
34/88
三 相因子与变换
讨论: 一个焦距为(-s)的发散透镜,作用于一列偏向角 为 ( n − 1)α 的平面波,而结果是成为一束发散于新的 点的球面波 照明时的球面波所携带的二次相因子,在成 像过程中竟可以扮演为一个等效的光学元件,起一 个透镜的聚散作用,这一角色变换可就意味深长了。 在全息光学中有相当好的体现
13/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尼科耳棱镜
14/88
第六章 光学元件的变换特性 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与柱面镜的变换特性 透镜的变换特性 相因子与变换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高斯光束经透镜的变换 光学计算机
15/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1 薄透镜的变换特性
r2
r1

薄透镜: 薄透镜:厚度与曲率半径相比足够小 16/88
x ' = ( n − 1)αs,
y ' = 0,
z' = s
这说明像点和物点等远,两者横向间隔为
d = ( n − 1)αs
后面会进一步讨论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12/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五棱镜
双面反射棱镜,可使 入射光线垂直转向。 即使入射光线与入射 面并非严格垂直, 其由于 其结构特点使得出射光线 不随五棱镜的位置变化而 改变,出射光线精确垂直 转向
∆0
∆0
∆ ( x, y )
D a exp[ j (ϕ 2 − ϕ 1 )]. r < 2 = D 0 . r> 2
( 光瞳内 ) ( 光瞳外 )
P1 U1
P2 U2
19/88
二、透镜的变换特性
在一般的光学系统中,我们讨论理想的薄透镜, 即振幅透过率是1,从而我们有a=1,即透镜仅是 位相的函数。
k=

略去常数项因子,得到棱镜位相变换函数
λ
t ( x, y ) = exp[ − jk ( n − 1)αx ]
比较棱镜与平面波
t ( x, y ) = exp[− jk (n − 1)(α 1 x + α 2 y )]
8/88
一 棱镜的变换特性
2、棱镜与一次函数 棱镜为位相变换函数,其相因子为一次相因子 相因子与变换性质是一一对应的 即在某种波前变换的场合如果出现了一次相 因子的变换函数作用在波前函数,那么其实际效果 就好像被作用的波前函数经历了棱镜的作用
x2 + y 2 = exp[− jk (n − 1)αx] ⋅ A exp[ jk ] 2s 2 2 x +y = A exp{ jk[ − (n − 1)αx]} 2s x 2 + y 2 2(n − 1)αx ( n − 1) 2 α 2 ( n − 1) 2 α 2 = A exp{ jk[ − + − ]} 2s 2s 2s 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