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单元荷专题
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
学校:天星二中姓名:范厚强年级:七编制:审核:【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
2.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
颐的谥号。
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2.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
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闲暇时,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自主学习】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应当
答案:
2.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3.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
【合作探究】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
总结归纳
【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自.李唐来(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5)濯清涟而不妖.( )
(6)可爱者甚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3.按要求填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4.填空。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
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二、课内阅读
(2012·聊城中考)阅读课文,回答5~7题。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 )
(2)不蔓.不枝(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绥化中考)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甲】《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
⑤者。
竹心空,空以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
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贤:贤者。
②本:根。
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
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
⑥体:体悟。
⑦虚受:虚心接受。
⑧贞:坚贞。
⑨之:代词,指竹子。
⑩实:充实。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固.以树德( )
9.翻译下列语句。
(1)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竹似贤,何哉?
译文:
10.【乙】段中[A][B]两句,哪一句中的“树”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的“树”用法相同?请把字母A或B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11.【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12.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答案解析
1.答案:(1)只(2)从(3)少(4)当然(5)美丽而不庄重(6)多
2.答案:(1)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3)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
(4)(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3.答案:(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答案: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5.答案:(1)洗涤(2)生枝蔓
6.答案: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
应从“菊、莲”和“牡丹”的品格入手,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答案: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8.答案:(1)亲近而不庄重(2)牢固(或坚固)
9.答案:(1)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
10.答案:B。
11.答案: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12.答案: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
附【乙】【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的人。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培植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