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苏教版.5月4日
《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李进朝审核:吉留锋徐耀祖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1、导入:
2、题解、作者简介: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2分钟)
1、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4分钟)
蕃fán 濯zhuó清涟lián 蔓màn 亵xiâ焉yān 鲜xiǎn
2、试译短文,掌握下列词句。
(8分钟)
蕃独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植亵君子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三、自读思考。
(7分钟)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8分钟)
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爱”字为线索,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三次写到菊花和牡丹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15分钟)(共计25分,20分为堂清分数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6分)
可爱者甚蕃.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陶后鲜.有闻鲜出淤泥而不染染
亭亭净植.植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
(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4分)
①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语句
是,。
②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语句
是,,。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