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

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

1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1.1 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国内的法定要求,及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当今世界海运事业迅速发展,船舶数量和吨位大幅度增加,种类日趋多样化。

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越来越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危及船员、船公司的经济利益,而且危及了世界经济发展。

尤其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内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法律、法规。

以促进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性,如大家所熟悉的国际公约SOLAS 1974、MARPOL 73/78、STCW78/95等。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等。

下面就我所理解的谈一谈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海洋环境是人类耐以生存和发展的,船舶对海洋污染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污染持续的时间长、危害大、范围广。

如果遭到污染,就会损坏海洋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环境质量,使海洋环境日趋恶化,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影响。

因此每个船员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

船舶污染环境分操作性污染和海损事故污染。

船舶造成操作性污染途径主要有:(1)船舶油污染。

(2)有毒液体物质污染。

(3)包装有害物质污染。

(4)生活污水污染。

(5)垃圾污染。

(6)废气污染。

船舶操作性油污染具体形态有:(1)机舱含油污水排放超标(应小于15ppm)。

(2)油轮压舱水、洗舱水排放不符要求,瞬时排放率超过30升/海里,排量总量超过上航次载油量1/30000。

(3)在绝对禁止的海域排放油类和含油污水。

(4)将油类、残油和油泥排放入海。

(5)管系泄漏。

(6)舱柜满溢。

(7)船壳泄漏。

(8)脱险故意排油等。

对(1)~(4)应严格遵守防污性法律规定;(5)~(7)应有应急反应计划并能有效实施。

对于(8)事先要报告当局。

船舶海损性事故污染途径有:搁浅、火灾、爆炸、碰撞、触礁、破损、严重倾斜等。

海损事故所致的污染常常是举世震惊的,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

因此,一旦发生,应及时向当局报告和采取应急措施。

保护海洋环境是国际公约、港口国立法和港口规定赋予船员的法律义务,违法者将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更是船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每个船员都应自觉保护海洋环境,具备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1)自觉遵守国际、国家、地方、公司有关防污染法律和规定,严格遵循禁止排放的规定和有限制的排放条件。

确保船上的防污设备和设施随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严格遵守对船舶污染物的操作规程。

接受港口当局的指挥和作业指导。

(2)船员应时刻保持防污染的警惕性,严格防范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

(3)本船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污染事故,全体船员应及时按应急部署表全力应急,及时控制和消除污染。

(4)船员发现他船违章排污或本船发生污染事故或发现海洋严重污染,应立即报告船长、值班负责人。

船上负责人应立即向当局报告。

(5)对于船旗国或港口国当局的安全检查或污染事故调查,每位船员应予以积极配合,如实陈述污染经过和排放数量,提供有关资料和证明。

(6)在多船协同对抗污染事故时,本船船员应严格服从船长的指挥,认真执行所分配的职责,积极配合集体行动。

(7)定期举行油污应变演习,做好记录,并进行总结,努力提高防污染应变能力。

1.2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演练MARPOL 73/78 中规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均应备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计划的目的在于,当船舶发生或可能发生油污染事故时,指导船长、驾驶员采取各项应急措施,以控制或减少其影响。

计划必须用船员工作语言编制,至少应包括强制性的四个方面的内容:(1)报告程序。

按照现行公约中的要求,以IMO制定的指南为基础,船长或负责该船的其他人员报告油污事件的程序。

(2)油污染事件中需要联系的当局或人员名单,联系名单包括沿海国联系人港口联系人和船舶有关重要联系人。

(3)包括操作性溢油、海损事故溢油、计划措施、稳性和应力影响及减载等方面提出要求。

(4)船舶与沿海国和地方当局的良好协作,有利于迅速控制污染损害,实施控制措施前,经沿海国批准并听从指挥。

计划报告的要求。

下列情况船长应向沿海国港口联系:[1]需要报告实际排油情形包括:a.船舶设备损坏所致排污或脱险排油。

b.操作性排放超标。

[2]通常报告的情形,包括:a.影响船舶安全的损坏、失灵故障。

如碰撞、搁浅、火灾等。

b.机、电等损坏故障,影响船舶适航。

计划补充资料(非强制性)包括:图表、资料、应急设备、公关事务、记录保存、计划检查及演练等组成。

按油污应急计划规定,船上还有溢油应变部署表。

表中注明溢油报警信号、集合地点、每个船员应有的部位和应有职责。

本船溢油应变部署表规定溢油报警信号为:●————●。

集合地点:主甲板。

船长负责部位:驾驶台/溢油现场。

职责:总指挥、对外联系。

轮机长负责部位:溢油现场。

职责:现场指挥。

如舱柜溢油应该(1)立即停止有关操作,关闭管系上所有阀门。

(2)发出溢油警报信号,实施最初的溢油应急反应程序。

(3)将事故通知供油船(4)将溢油舱内的燃油驳入空舱或其他燃油舱。

(5)清除溢油和甲板上的积油。

(6)妥善保管消除中收集的残油(7)如遇溢油严重,应联系外援。

(8)应急结束后,船方应接受当局的污染调查和处理,做好记录,并向公司作详细汇报。

船上要定期举行油污应急计划演练,提高船员防油污意识和应变能力。

.1.3 STCW78/95公约中第四章关于值班和值班标准的规定,以及我国交通部1997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的规定。

为了加强海船船员值班的管理,防止船员疲劳操作,保障海上人命与财产安全,保障海洋环境。

国际海事组织(IMO)及国内机构对海上值班作了相应规定,对航行值班、港内值班、不同环境下的值班作了详细要求规定。

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履行职责。

据统计与分析,各种海上事故的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

人为因素涉及别人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技能)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安全意识和特定环境等广泛领域。

沉痛的海难事故的教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共识,即全面地重视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和安全管理。

通过对人的有效控制、规范船舶管理、船员的技术状况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海上事故的发生,保障船舶的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

无论是甲板部,还是轮机部,值班人员都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个人保工班,工班保部门,部门保全船。

做好一点一滴。

确保船舶安全和防污染。

要真正做得好,对值班人员要求有良好的素质。

否则引起事故发生。

值班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心、安全意识是评估能否值好班的关键。

如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就没有保障。

如值班驾驶员对航道业务不熟,就可能造成偏离航道,引起搁浅,触礁等事故发生,例如“托利·坎莱”号因值班大副严重偏航,疏于了望,定位和操舵失误。

导致船舶触礁溢油10万吨,造成巨大海损污染,值班轮机人员对机电设备使用管理不当、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也可能引起机损事故发生,甚至导致海损。

由业务水平引起操作失误、判断失误、处理失误。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事实上,任何一项事故的发生都会有一定的前兆,尤其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海上事故,其前兆的十分明显的。

如何正确识别和采取有效措施。

直接与人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有关。

因此,值班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安全意识、责任心,值好每一个班,保障人命安全,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值班人员心理素质对值好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各类海事人为因素中绝大多数与人的心理素质有关。

由于船上工作和生活的特殊环境,对船员心理有一定影响,工作连续性、值班高度集中、船上的噪声、振动、摇晃、温度高、湿度等都会引起船员工作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变化。

船舶周期长、生活单调,人的情绪烦躁不安,容易激动,有必要适当调整心理状态,增加心理承受能力。

值班人员在短时间内对付各种变化迅速的多种情况,心理时常处于紧张状态,自控能力、应变能力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及船舶和生命财产的损失。

值班人员不良的心理素质会严重危害船舶航行安全,主要表现为:意志、毅力不坚强,恐惧心理、悲观心理、侥幸心理、骄傲自满、麻痹大意、虚荣心理等。

要克服这些不良因素,实践证明,合理和科学的身心调节是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生理素质对值班人员也不能忽视。

值班人员应充分休息好,精力才旺盛。

过度疲劳常常导致事故发生。

人疲劳时,表现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疲劳会降低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至为重要的是疲劳会使船舶人员无意识地产生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和船舶安全。

疲劳会妨碍船员对危险的感知和判断力,妨碍清除危险的能力的发挥,使危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清除或限制。

船员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保持充裕的体力和精力,以满足日常作业和可能要求的额外工作需要。

为了保证船舶安全和顺利完成航次任务,应当做好随时作业准备。

负责值班安排和作业的船员以及每个从事值班和作业的船员,应当了解人体生理节律和失效浴盆曲线。

对疲劳和事故的影响,应尽可能避免安排在人体生理节律的低谷时段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长期海上工作和生活经验表明,一个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心理、生理素质好的船员在他们航海生活中很少甚至不发生事故。

1.4 应急和损害控制计划,保持消防、救生、应急等安全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船舶一旦进入临近事故状态或事故状态,就必须紧急抢救—应急反应。

应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的程度。

所以应急必须是迅速的和有效的。

成功的应急依赖于训练有素的人员、完备的应急设备和器材、高效率的应急预案、正确的指挥和良好的群体协作。

各种不同情况、不同的应急有不同的应急程序、损害控制措施。

例如1)机舱进水应急程序:(a)一旦发现机舱进水,值班人员立即发出警报并报告轮机长、驾驶台或船长。

(b)轮机长或值班轮机员接报告后,应立即进入机舱现场检查并按应急部署组织抢救。

(c)轮机长和船长协商后根据需要操纵主机。

(d)保持正常供电,必要时起动应急发电机。

(e)根据进水情况使用排水系统或应急排水系统。

(f)大量进水时应急吸入阀及海水泵系的应急操作。

(g)根据进水位置、进水速度,正确评估、判断排水的有效性,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或请求外援,做好详细记录。

例2)机舱进水堵漏措施:(a)执行机舱进水的应急排水措施,同时船长和轮机长立即组织人员摸清破损部位,拟定有效的措施。

(b)风浪天应关好水密门、窗口、通风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