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门诊处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0.85 g/24 h左右,显效32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从治疗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1.57 g/24 h左右,显效9例,总有效率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 mg)和ⅳ期(24 h尿蛋白定量>0.5 g),即是早期dn和临床dn,排除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等引起的尿蛋白增多。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6岁,病程2~11年;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3~78岁,病程3~12年,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及治疗前指标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西药控制血糖,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一定剂量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胶囊,口服80 mg/d,伴高血脂者,给予其他汀类降脂药。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黄芪、山药各15 g、五味子10 g、枸杞20 g、甘草3 g、熟地20 g、玉米须30 g、川穹10 g、沙苑子15 g、丹参20 g 为基本方,畏寒者加肉桂、乌药,有淤血迹象者加桃仁、红花,
水肿者加茯苓、车前子,水煎口服, 1剂/d分三次服用。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四个疗程之后,对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等指标进行测定,以结果分析来判定疗效。

1. 3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治疗慢性肾炎的有关内容[2],制定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dn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60%;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 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及症体无改善, 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30%。

1. 4 统计学方法通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0.85 g/24 h左右,对照组从治疗前1.77 g/24 h左右下降到1.57 g/24 h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0),其具体的统计结果见下表1。

根据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治疗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目前的相关资料表明,它还是成人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3]。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的危险因素有肾血液动力异常、糖化终产物形成以及遗传因素,其中肾血液动力学异常又被认为可能是使动因素[4],目前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多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以及患者饮食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消渴、水肿、虚劳范畴,主要病机是肾阴亏虚,病变涉及肺、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治疗的关键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中药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五味子、枸杞滋阴补肾,玉米须增强利尿,沙苑子温阳补肾,山药降压降糖,丹参有活血化瘀作用,甘草调和诸药。

经过本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观察,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6%,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一的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海东,徐旭东.糖尿病肾病患者胃肠激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64-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56-168.
[3] 王海英.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研究进展.
医学信息, 2012,(2):373-374.
[4] 贾艳艳,张永良.血清膀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
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3):161-162,1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