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题目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个体从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和规律的科学。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和环境。
3.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
4.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被认为属于,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
5.皮亚杰依照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动阶段和。
6.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只应该研究行为。
二、判断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存在个人差异。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问卷法主要有三种形式:结构式或封闭式问卷、开放式或非结构式问卷、综合型。
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个方面。
4.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主要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理论。
三、单项选择1.下面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有()A.观察法B.实验法C.认知法D.测验法2.皮亚杰引用了四个概念:图式、同化、()平衡来说明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A.感知B.顺应C.刺激D.学习3.优生学创始人是()A.笛卡儿B.高尔顿C.冯特D.弗洛伊德4.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A.主干家庭、核心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主观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C.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D.健全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联合家庭四、问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章胎儿期的发育一、填空1.高尔顿的主要贡献是人类遗传学,他是的创始人。
2.近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和不是单独作用于个体,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行为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填空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就是感觉。
2.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听觉、、味觉和肤觉。
3.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分为和差别感觉阈限。
4.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变现在视敏度和两个方面的发展。
5.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二、判断1.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通常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弱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降低。
3.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会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三、选择1.下面哪项不属于物体知觉()A.错误知觉B.空间知觉C.运动知觉D.时间知觉2.知觉的规律包括()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它依据运动觉和()的协同活动。
A.平衡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四、名词解释1.绝对感觉阈限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填空1.人对某种事物的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指向性和是其两个特点。
2.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预定目的及是否需要,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
3.随着教育学前儿童的品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稳定性的增长、,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等品质也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1.意志行动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为明确自觉的目的性、以不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刺激物的各种物理特性是隐去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如新颖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强大的声音等。
()3.皮亚杰经过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客体永久性”出现在3—6岁。
()三、选择题1.新生儿注意的特征之一是,出现了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即()A.适应性运动B.选择性注意C.无关运动停止D.定向性注意2.下列哪项不属于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A.无关刺激过多B.有意注意转移C.目的要求不明确D.无意和有意注意并用3.下面哪项不属于注意时所具有的外部表现()A.适应性运动B.指向性和集中性C.无关运动停止D.呼吸运动变化四、名词解释1、情绪记忆2、内隐记忆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填空1.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根据记忆的内容,一般把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和。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识记材料,以的节省率为保持量的指标。
4.研究学前儿童的记忆,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习惯化-去习惯化、、再学法和。
5.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记忆内容的变化。
二、判断1.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人们的记忆在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
()2.自传体记忆是我们每个人产生的留在长时记忆中或者关于在我们的生活故事中特别有意义的时间表征。
()3.格式塔心理学沃尔夫以图形为记忆材料对记忆内容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记忆中的图形向着水平化、尖锐化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三、名词解释4、情绪记忆5、内隐记忆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填空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的过程,是对过去感知并记忆下来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2.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别是,其心理成分首先是想想活动。
3.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
4.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象都属于。
二、判断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刺激物或实际动作。
()2.学前儿童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主要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
()3.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是对幼儿园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4.幼儿的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同伴的情绪和兴趣影响。
()三、选择1.我们是依据(),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A.新颖性B.独立性C.指向性D.创造性2.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主要分为()。
A.创造表象B.记忆表象C.想象表象D.无意表象3.幼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和模仿性。
A.复制性B.想象性C.自觉性D.无目的性四、名词解释1.再造想象五、问答题1.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填空1.思维是人类高级的认识活动,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和。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和。
3.思维的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4.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判断1.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化思维之间。
()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媒介物语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3.所谓的自我中心性是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及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并且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三、选择1.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A.抽象逻辑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直觉行动思维D.创造性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A.思维守恒性B.思维动作的内隐性C.具体形象性D.自我中心性3.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是()A.坚持互动性原则B.坚持想象性原则C.坚持创造新原则D.坚持启发性原则第八章学前儿童的言语一、填空1.书面语言是指人们凭借某种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言语,其特点是随意性、开展新和。
2.语言的获得理论一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其中影响最大的三个理论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
3.乔姆斯基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是生理上预先设定好的,全人类共有一种基本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
4.语言学家认为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4个阶段,即:哭叫、咕咕叫、咿呀作语和规范化语音。
二、判断1.德国著名哲学家威廉.洪堡认为,语言作为产物的总和,它是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而语法是这种使用成为可能。
()2.内部语言是一种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3.言语发生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即发音的准备和理解语词的准备。
()三、选择1.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不包括()。
A.顺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原则B.尊重儿童兴趣的原则C.赏识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D.坚持儿童自我发挥的原则2.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其中口头言语包括()。
A.对话言语B.写作言语C.独白言语D.内心言语3.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有()。
A.生活性B.情境性C.模仿性D.创造性第九章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一、填空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
2.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是指情绪的动力性、、强度性和等方面。
3.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按其社会内容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4.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包括情绪的易冲动性、和外露性。
二、判断1.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随着活动和认识能力增加不断提高,高级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儿童的情绪分化过程可以分为泛化阶段、退化阶段和系统化阶段。
()3.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4.我们在平时教育中应该通过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
()三、选择1.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并教会孩子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A.示范法B.转移法C.冷却法D.消退法2.个体情绪在我们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不包括()A.适应功能B.共醒功能C.动机功能D.组织功能3.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A.易冲动性、不稳定性、丰富性B.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C. 丰富性、外露性、道德感D.丰富性、社会化、易冲动性四、名词解释1.应激五、问答题1.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意志一、填空1.动机是有目标或对象所引导、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意志行动是一个复杂的自觉行动过程,一班要经历动机冲突、、选择方法和拟定计划等环节。
3.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标兼具毫无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
二、判断1.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