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

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一)人工造林有学问(20分)(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

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

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

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

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

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

(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

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

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

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

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

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2)段中红色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6分)(二)蘑菇转了一个弯(24分)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11)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12)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13)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14)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2分)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6分)(三)(10分)青春胜利了。

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

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

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

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

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麻雀……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笑。

百花盛开的春天到来了。

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

他已经康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体内还潜伏着别的什么病。

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

他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挪到屋里。

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大夫,这是公路上的石头给崩的。

在罗夫诺城下,一颗三吋炮弹在我背后的公路上炸开了花……” “那你是怎么走路的?没什么影响吗?”“没有。

当时我躺了两个来钟头,接着又继续骑马了。

这是头一回发作。

”医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检查了那个坑。

“亲爱的,这可是非常讨厌的事情。

脊椎是不喜欢这种震动的。

但愿它以后别再发作了。

穿上衣服吧,柯察金同志。

” 医生掩饰不住自己的忧虑,同情地看着这个病人。

……但是,他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那里有他的朋友和心爱的人们,他又高兴了。

那个大城市的雄伟的景象,蓬勃的生气,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汽车的喇叭声都使他为之神往。

然而最吸引他的,还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和熏黑了的车间,机器,还有那滑轮的轻微的沙沙声。

他向往那巨轮飞速旋转、空气中散发着机油气味的地方,向往那已经习惯了的一切。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著名作家的名作《》。

(2分)2.“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把“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内容概括出来(任选一次则可)。

(4分)第次内容:3.选文有这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请找出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他的表达作用。

(4分)(五)(10分)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信:传信的人。

朝士:朝廷官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1)东阳时始总角(▲ )(3)而太傅留之(▲ )(2)再遣信令还(▲ )(4)谢公语同坐曰(▲ )2 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4“太傅留之”目的何在?《人工造林有学问》答案1.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计3分。

2.逻辑顺序,计2分。

3.不能,1分,“可能”表推测、估计之意。

如果去掉,就会使句意的表达绝对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用上“可能”一词,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更严密,4分,计5分。

4.作比较,2分,突出说明了自然界是有规律性的,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2分,计4分。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鼓励创新,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计6分。

参考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的建议:(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参考答案:21.满大街地去找工作22.我不来公司做保安,难道你会发现我的才能吗?23.我找工作受挫回老家;没采到蘑菇,却采到很多山果;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24.是一个爱孩子,富有人生经验,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伟大父亲。

25.B26.略一)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第一次是在与波兰败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