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课前准备: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圆的认识》的课件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圆的认识》的说课、教学设计搜集圆的图片搜集背景图片/view/69414af9c8d376eeaeaa317d.html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1认识圆,2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3掌握圆的特征,4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今天我们来研究新的平面图形——圆(板书——圆)二、源于生活,初步感知据你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物品是圆形的?同学们都有双会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生活中和自然中的圆,有我们经常使用的物品,也有美丽的水滴、浪漫的落日,圆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和奇妙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
/so?q=%D4%B2&opt-image=on&fm=QH360&ie=gbk即刻图片中搜索的大自然中的圆展示,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
[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圆的再次感知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的眼睛可真锐利。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这条曲线可不是随意画的,看小斑马怎么画的?小斑它找了一棵小树,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小树上,另一端绕小树旋转一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圆。
圆就是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端在平面上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端就会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的曲线就是圆。
展示从网络课件上借鉴的一部分课件,小斑马画圆,活灵活现,学生们很喜欢印象也很深。
/admin/zywenjian/2010111202194023401.ppt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现在同学们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圆了,还有很多关圆的什么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同学们预习了,同时通过对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你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先回忆,你有什么收获,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发现的。
然后小组内交流补充,课堂组长整理一下。
最后小组汇报,分享我们集体的智慧。
小组汇报,学生补充,老师点评你们发现的可真多,是善于动手和思考的学生。
总结同学们的发现和收获,大体有以下几点: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直径、半径的特点,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圆的画法。
下面我们将这些知识系统的整理一下。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 (一)圆各部分的名称当我们对折圆的时候,折痕相交于一点,就是圆心,它在圆的中心。
用字母O表示。
找出圆的圆心。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线段只要一端在圆心,一端在圆上,这就是半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线段只要两端都在圆上,同时经过圆心,就是半径。
在空白的圆上找到圆心。
画出直径和半径。
用字母标注出来。
圆心不愧为圆的中心,直径和半径都要经过它。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圆的认识(板书——圆的认识)圆有哪几部分?板书:圆心O,半径r,直径d(二)圆的特征我们把圆的半径、直径都画出来吧。
直径和半径画不完。
圆上有无数个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有无数条,那么半径也就有无数条。
直径也是一个道理,通过画和折我们也能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中,所有半径和半径之间,直径和直径之间,半径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谁还能记得?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两个圆的半径可能相等吗?可能,圆的大小要相同,这种圆叫做等圆,所有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都相等……文字记录太麻烦了,你能用字母表示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吗?()学生说(板书:同圆或等圆中,d= r=)将关系式记到书上。
各部分间的关系弄明白了,下面要考一考同学们了口头对答: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5m,直径是几m?直径8m,半径4m,老师说你们对,同学说同学对。
d是4.8m,r是?同学们反应可真快,下面的表格应该也不在话下。
计算半径、直径都这么快了,找出它们就更简单啦。
这个练习题是从一个网络课件借鉴而来:/down/shuxue/6/圆的认识.rar[在前面的小组汇报,学生已经通过动手折、测量等方法发现了直径、半径的关系,在这个环节需要对圆的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
学生在提炼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概括能力。
]五、圆的画法我们不仅认识了圆,也知道了直径、半径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我们如何来画圆呢?刚才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好方法,如果要把圆画精确,最好是使用圆规。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指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工具。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根据你的经验和本节所学,你能试着用它在纸上画出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吗?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同桌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使他们激起探究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对于知识的探究中。
通过同桌交流圆的画法,明确圆规两角间距离是圆的半径,整理理画圆方法。
]汇报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汇报后黑板演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两脚开口大小决定了什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把圆画哪,由谁决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好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圆。
标出圆心、直径和半径。
屏幕演示总结。
借鉴/view/c1b3a849e518964bcf847c53.html 下面请你画出直径是6cm的圆。
你画了个什么样的圆。
六、巩固练习黑板总结:我们认识圆了,知道半径直径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了,现在也会画圆了。
同学们都很认真也很有收获,下面的练习有信心解决吗?/view/f8bf6679a26925c52cc5bf00.html/p-574399740017.html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本节的练习题,加以改编使用。
(一)填空1.()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表示。
2.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圆有()条半径,同圆或等圆的半径();圆有()条直径,同圆或等圆的直径()。
5、同圆或等圆内,d=( ),r=( )。
(二)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半径都相等。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5)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6)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三)讨论: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四)在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
七、课堂小结教学效果在引入环节,通过播放图片,使学生真正看清生活的圆确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并加入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圆的同时,更增添对于圆的文化特征的认识。
对于圆的特征、圆的各部分名称、画圆等环节的教学中,小斑马画圆起来很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课件展示半径、直径都动了起来,这些都是受到网络资源的启发。
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习题也帮助我优中选优。
网络搜索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体会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的直观图往往比语言更具有说明力。
在进行几何教学,简单说教会使学生似是而非,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往往一知半解,造成重复讲解的现象,学习效率低下。
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而课件上的很多图片、动画、视频是我们没有的,利用互联网搜索可以很方便的为我们所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在互联网中共享资源,可以碰撞思维的火花,使我们的教研不仅局限于本学校,还可以跟全国的老师进行交流,对我们的教学、学习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