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药1
拮抗Ach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仅 对受胆碱能介导的支气管收缩有拮抗作用), 平喘作用有限,远不如 ?2 激动剂。
【 临床应用】 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局部作用起效比? 2激
动剂慢,但作用时间长 (4-8h). 用于慢性哮喘 长期控症。
对急性哮喘发作,? 2 激动剂控症不能耐受 者或不理想时作为辅助治疗药。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rhinovirus, influenza, parainfluenza, Mycoplasma pneumonia Allergens
Airborne pollens, (grass, trees, weeds), house-dust mites, animal danders, cockroaches, fungal spores Evironment
2.支气管扩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茶 碱类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
3. 抗过敏平喘药
一、抗炎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平喘原理】非特异性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1. ?? 2-R 数目和改善其对激动剂的敏感性;
? 黏液产生和高分泌状态; 2.在各个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3.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类型】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
2.熟悉茶碱、异丙阿托品和色甘酸钠的 平喘特点和应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哮喘发病 机制示意图
炎症细胞、 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的相互作用
神经调节 失衡以及气道平滑
肌功能异常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平滑肌痉挛 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心律失常 ? 中枢神经兴奋 ? 多尿
安全范围小
Table 1 The factors that trigger asthma Respiratory infections
二、病因
触发哮喘的因素是多源性的 (表 1) 明显的遗传倾向:多基因遗传; 单卵双胎儿同时发病机率 50%.
三、病理生理
1. 支气管高反应性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 BHR) ——确诊哮喘的金标准 (Hallmark). 与气道
炎症、上皮纤维化和重构 (remodeling) 有关。
【平喘原理】尚未完全确立。
1.阻断腺苷受体 2.高浓度抑制磷酸二酯酶(非选择性)(气道平滑
肌 PDE Ⅲ, 而在炎症细胞为 PDE Ⅳ)
3.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
4.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低于能扩张支气管的浓 度抑制抗原引起的迟发性哮喘反应。
5.增加膈肌收缩力并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 【临床应用】 急、慢性哮喘;慢阻肺、心源性哮喘辅助 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急性严重哮喘不推荐用。喷雾给药无效, 长期给药用于慢性哮喘治疗,可减少 ?2激动 剂及皮质激素用量。缓释剂可用于夜间哮喘预 防。
注意这类药使用后可能出现痰液粘稠。
(四)白三烯修饰物 (leukotriene modifiers)
zafirlukast (扎鲁司特)、montelukant (孟鲁司特)和 zileuton (齐留通). 前两者为 LTs-R 拮抗剂,后者为 5-脂氧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 降低 LTs 促炎症作用,包括降低 微血管痛透性和气道水肿,抑制变应原、运动、 阿司匹林及干冷空气诱导的支气管收缩。
(二)茶碱(theophylline) 难溶于水,药用其复盐,如氨茶碱、胆茶碱等。 【特点】
1.口服或注射均有效,但刺激性大。 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急性、慢性支气管 哮喘。
3.兴奋CNS和心肌,也松弛胆道平滑肌和外周血 管,iv可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兴奋不安甚至 惊厥。 4.有一定利尿作用。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
第一节 平喘药(antiasthmatic drugs)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发挥重
要作用的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引起患
者反复发作的喘鸣、气短、胸闷和咳嗽等 症状, 以夜晚和早晨症状最严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 可逆性气道阻塞 ;也引起患者 支气管对多种刺 激的反应性增高。
气道阻塞代表不可逆过程。
四、哮喘的临床分类 1. 慢性哮喘 (chronic asthma)
2. 急性严重哮喘 (acute severe asthma) 为哮喘渐进性发展期的急性发作。 症状严重,对一般支扩药反应差。
3. 变应原哮喘 (allergic asthma) 儿童比例高,成人 (35%-55%). 突发性哮喘 (immediate asthma reaction,
C: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 : 氨甲蝶呤、羟喹、 环孢素、秋水仙碱、氨苯砜、 ?-球蛋白等。
D: 硫酸镁: iv 对 ? 2 激动剂反应一般的急性哮 喘病人。
E: 祛痰药: 黏痰溶解剂对重危病人,有助于 排出黏液栓子。
五、正在研究的其他药物 A: 专一细胞因子和细胞间黏附 分子 (ICAM-1) 的单克隆抗体;
2. 气道内膜组织学变化 (图1)
明显气道炎症,广泛上皮损伤,尸检双肺呈高 度膨胀状态 (黏液栓子阻塞,空气滞留肺泡).
典型病理 :
① 气道平滑肌明显肥厚和增生; ② 气道壁增厚伴渗出性炎症反应,上皮细胞脱落
和水肿; ③ 黏液腺肥大并呈高分泌状态; ④ 气道重构:上皮纤维化,杯状细胞/纤毛细胞比增加。
IAR), 一般在接触抗原后肺功能急剧下降, 在 10-20 min内达最大,60-120min 内自发 恢复,症状易为吸入 ?2-R 激动剂控制。 个别为 4h 后反应,持续 24h, 称迟发性哮 喘 (late asthma reaction, LAR); 任何支扩 药给予均不能阻止,但糖皮质激素阻止。
【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小;有效血药浓度为 5-15? g/ml,
15-20? g/ml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兴奋 3.急性毒性:iv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发生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M-R blockers) 异丙托溴胺 (ipratropium bromide) 【平喘特点】
长期使用,应选择最小有效量,1 日 1 次,3-5PM 给予,可获最大效应。
糖皮质激素吸入制剂是目前治疗慢性 持续哮喘的首选制剂 (表7). 一般吸入 2-4 次/日,开始用量宜大,控症后逐步 减量。
PDE-4 抑制剂 罗氟司特 抑制PDE-4→炎症细胞内cAMP↑: 1.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和活化 2.扩张气道平滑肌 3.缓解气道重塑 应用 1.反复发作加重的成人 COPD 2.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和 COPD伴喘息者 3.轻、中度哮喘
不良反应短期大剂量少,长期多且重。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布的松
可避免全身不良反应,起效慢。
【临床应用】 急性严重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采用 大剂量全身给药 (口服或注射), 合并多次
吸入 ?2 激动剂治疗。各药比较如表。 对支气管扩张药无效的严重哮喘推荐 iv
gtt 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2mg/kg/d , 分 2 次使用,3-10d).
2.抑制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3.阻断炎症细胞介导的反应
【临床应用】 适用于预防任何病因的儿童和 成人轻度
持久性哮喘;特别对预防季节性变应原性哮喘 有效。NAEPP提议,两药对儿童哮喘可作为首 选预防药。
由于两药作用直接与其在肺中的存积度有 关,因此使用前,先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 ?2 激动剂,以保证气道畅通。
(-)
cAMP 磷酸二酯酶
5' -AMP
支气管平 滑肌舒张
抑制肥大细胞释 放组胺、白三烯 等炎症介质
1.非选择性? 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 麻黄碱 异丙肾上腺素
对? 1和? 2受体缺乏选择性, 易发生心脏兴奋不良反应。
2.选择性? 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 salbutamol, 舒喘灵):气雾吸入 ,
4. 运动诱导的哮喘 (exercise-induced asthma) 约 70-90% 哮喘病人运动后诱发支气
管痉挛。多在干冷气候下发生。
5. 夜间哮喘 (nocturnal asthma) 睡眠时发作或症状加重。可能与肾上
腺皮质激素分泌处于周期低谷有关,致 TLC 释放致炎细胞因子有关。
【哮喘预防】
5min起效,维持3-4h ? 急性发作的治疗
? 缓释或控释剂? 夜间发作 克伦特罗(clenbuterol ) :口服、吸入,作用4-6h。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博利康尼) ):可静脉给药,作 用4-6h.
福莫特罗(formoterol)和沙美特罗:作用 时间长(12h),作用强,兼抗炎作用 ? 慢 性哮喘、慢阻肺。尤其夜间发作 【临床应用】
一级预防
消除诱因
二级预防
无症状或轻时及早诊断治疗
预防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 发作时积极治疗 防止病情恶化或
发展为慢性、慢阻肺、肺心病等
? 【治疗】 ? 急性发作期治疗 ? 长期预防性治疗 ? 吸入型皮质激素(布地萘德气雾剂等)
最有效
? 吸入型色甘酸钠、缓释茶碱等
【平喘药类型】
1. 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类、PDE-4抑制剂)
【 临床应用】 不能完全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也不能改善BHR, 临床应用经验有限。 可作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替代品用
于轻度持续哮喘病人。也可作为吸入糖皮质激 素治疗严重哮喘的辅助治疗药。
不良反应:个别病人可能有肝脏毒性,扎 鲁司特与华法令相互作用,致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齐留通与茶碱合用,茶碱量应减少 50%.
短效吸入制剂宜用于急性控症,用大剂 量;在开始 1-2 h, 每 20 min 喷一次,后调 整。
长效吸入剂适合于夜间哮喘或慢性哮喘; 也可用缓释剂代替。 【不良反应】心脏反应 、肌肉震颤 、代谢紊 乱、血钾降低、久用有耐受性。